中共环台军演 专家提国军反封锁五大建议

人气 1999

【大纪元2024年05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采访报导)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赖清德、萧美琴5月20日就任后,中共在23日发动围台军事演习。对此,专家认为国军反封锁可歼敌,并提出反制共军的五点建议。

中华民国前海军陆战队荡寇组教官、前雷神咨询公司讲师彭杰燊对大纪元表示,中共近期在“520”新总统赖清德就职典礼前,进行对台恫吓与威胁,从片面取消503航路,启动W122及W123航线,企图压缩台湾防空预警时间外,并因为金厦海域一艘中共三无快艇私闯台湾限制海域拒检翻覆2死事件,借口让中共海军及海警船不断进入台湾外岛限制海域进行巡检,企图推翻台湾海空域的管辖权。

彭杰燊说,当赖总统于就职演说中,陈述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相互隶属的事实后,中共眼看威胁无效,中共东部战区发布,23、24日在台湾及金马周边海域,进行所谓 “联合利剑-2024A演训”,在台湾四周海域规划五个操演区域。

对此,中华民国国防部于23日晚间8时发布,自上午7时20分起,陆续侦获中共战机计49架次出海活动,其中35架次逾越中线及其延伸线,进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共舰执行军演。

彭杰燊鼓励国军强力护台海空域

彭杰燊表示,中共此次军演的目的,虽说是为掌握战场的制空、制海权,但他认为,被习近平整肃多年后的各军种,及新出任又缺乏作战经验的共军指挥员,是否能具有多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能力,以及其指管通情系统在战埸上的经营管理运作是否成熟等,才是此次中共军演对共军自己的最大考验。

他指出,反观中华民国国防部铿锵有力通告国人国军不怕利剑,不畏强权!三军及海巡船舰与海锋大队导弹(台湾称飞弹)车,进行联合作战演训应对。

通过台湾海巡署提供影片,他说可看到、听到海巡宜兰舰,位于彭佳屿24海里处,在执行驱离任务中,对中共益阳号导弹护卫舰声色俱厉广播:“你的行动将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及安全,有肇生事端增加危安及风险,请你立刻调整航向,如执意进入台湾24海里邻接区,将采取驱离行动! ”广播后共舰终于转向离开!“国军强力护我海空域,值得国人敬佩与赞赏!”

反制中共军演 彭杰燊提出五点建议

对于这次共军围台军演,彭杰燊提出五点建议:

一、这次有4艘共舰在台湾东部花莲海域战训,距离更贴近台湾24海里的接近领海范围,这敌舰队图谋台湾花莲佳山基地的目标显而易见。他认为如在实战状况下,共军将集结更大兵力于此海域,如航母075大型登陆舰及潜舰等。

国军应借此机会,演练反封锁战术反制,海军应以大舰远方对峙并监控,同时以光六快艇多艘快速切入敌舰队南北两侧,对其进行双向干扰,诱敌舰变换队形有利国军袭击,并由沱江级舰高速绕到敌舰队东后方,进行四面向反包围敌舰队,作以小博大的海上游击战术演练。

此外,台湾潜舰也伺机进行水下攻击并扩张战果,这不但能磨练台湾海军,中下级士官兵的胆识及战技,更可让共军知道国军维护中华民国主权的决心,国军不再默守与共军对峙的成规。

二、在外岛部分,虽然共军在金门马祖及乌坵等多岛同时军演,但是其第一目标乃是驻守于乌坵的陆战队营,这是有关共军的惯用战法,企图集结优势兵力击败敌方劲旅,以达成摧毁敌方士气与信心的目的。

他举例,国共内战的山东孟良固战役,共军以人海战术击败当时国军的第一王牌张灵甫师。另外,在韩战时长津湖战役,毛泽东为击败美陆战队第一师,出动了约五个军兵力,结果共军伤亡惨重,美陆战队一师带了十万朝鲜难民成功突围。

面对共军惯用战法,他提醒两岸开战其目标可能是戍卫乌坵的台湾海军陆战队营,国军应用远程源头打击导弹及反舰飞弹火力支援乌坵守军,这将有利于陆战队弟兄永保乌坵抗击强权。

三、针对这次共军对台湾周边海域,形成五区块的包围态势,建议国军应进行反封锁演练模式,并纳入每年度的汉光演训中。

四、中共在中华民国环台海域军演对我进行全面封锁,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海域为巴士海峡,由于美军陆战队已经在巴丹诸岛建构阵地并储备弹药武器等,国军需与美菲合作及任务分配,才能有效截断共军对台湾东岸完成合围态势。

五、既然日本政府认同,“台湾有事,日本也有事”,中华民国国防部应与日本协商,推动“一国有事,印太诸国皆有事”的联合反封锁,也就是每当中共军演或封锁印太某国时,以日本主导要求印太相关国家在自家海域,如日本海、宫古海、巴士海、南海、泰国湾及麻六甲海域,对中共进行同时异地的反封锁军演。

这可稀释中共舰艇数量的优势,也封锁了通往广州、上海的海上航道,更展现印太诸国抗击中共的决心,当可成功阻挡中共的侵略行径,确保印太海域的和平稳定。

责任编辑:林妍#

相关新闻
中共环台军演挑衅 台军:部署海陆空兵力应对
视察海军陆战队 赖清德:向世界展现守护台湾决心
紧盯中共军演 台军F-16V挂导弹监控画面曝光
赖清德:国军全程掌握共军动态 民众可安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