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再曝重金属超标盐案 毒盐流入多地市场

人气 4758

【大纪元2016年04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凡综合报导)近日,河北石家庄一家黑加工窝点被查处,共发现工业盐及分装好的假冒“海晶”盐35吨,而且部分产品已经流入市场。上个月,陆媒曝光内蒙古一犯罪团伙2014年开始将工业盐冒充食用盐,大量销往河北、内蒙古等地市场。专家表示,工业盐重金属超标,食用这些工业盐,可能会引起畸形和癌症。

据陆媒报导,在石家庄市一家隐藏在城中村的一个一百平米大小的仓库内堆积着小山一样的工业原料盐,旁边还有大量用来冒充正规食盐的包装箱和包装袋。经过清点,现场存放的半成品工业盐13.5吨,成品包装盐240箱,合计查获假冒食用盐35吨。根据制假者刘某交代,这些假冒食用盐已经有部分销售出去。

刘某交代,工业盐是从山东进的货,拉到石家庄之后经过简单包装,然后他将这些假食用盐以每次运送5、6箱的方式卖给各个市场上的商铺,他们再继续往外销售。这些假冒食用盐已经有部分销售出去。

在石家庄市的一家农贸市场商铺里,46袋假盐被找了出来。另外,在距离市场200米外的一个居民区内的库房,起获了某商户存放的6箱假食用盐,每箱装了50袋。

虽然上面标注的是高级精制盐,但盐政人员介绍,工业盐也分为原盐和精制盐。上面赫然写着的代码GB5462字样确定是工业盐无疑。工业盐的标准是GBT 5462,2003,但食用盐是5461。

工业盐中会含有铅、砷、汞及亚硝酸盐等杂质。人体内如果重金属长期蓄积,会引起头晕、心肌损伤、神经炎等炎症,甚至导致发育畸形、癌症等病变。工业盐中超标的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的慢性致癌物,人体摄入0.2克到0.5克的亚硝酸钠,即可引起中毒,摄入量过多(一次性误食超过3克),就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有毒盐流入大陆多地市场

3月24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称,近日,内蒙古一起贩卖假盐案被破获,约80吨私盐和假盐堆满了库房。犯罪嫌疑人从2014年开始以工业盐冒充食用盐,产品销往河北、内蒙古等地,而警方正在调查假食盐具体流向和数量,有关的嫌疑人目前仍然在逃。

在这之前的2015年7月,媒体也爆出了一起特大假盐案。据北青网报导,当时警方披露,该团伙已制售假劣食用盐2万余吨,案值2,000余万元。假盐主要流入包括江苏、北京在内的7个省市。

天津的《今晚报》报导,天津市疾控中心估算:普通市民每人每年的进盐量约为4公斤。据此推算,天津全市食盐供应量约为每年6万吨。而在过去的2015年,天津市官方专营的盐业有限公司的实际销量仅占市场总量的52%。也就是说,天津人吃的盐近一半来路不明,恐怕全国其它地方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中国食品科技网3月28日报导,辽宁省葫芦岛市一名盐业稽查员利用职务便利,从外地购进工业用散装盐后,直接雇人私自分装后冒充含碘盐对外销售。一个月内就生产罐装18吨无碘盐,售出8吨,分别卖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两地。

假食盐流入多地市场消息引起民众恐慌,质疑中共政府监管不力。不少网民质疑,在中国食品犯罪成本不高,导致相关案件猖獗。有网民对此评论说,“不能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不能称之为‘合法政府’的”。有网民呼吁,“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健康、繁衍生息,必须将食盐、药品(疫苗)、转基因等经营权收回国营。否则人民的生死存亡将受到极其严重威胁。”

大陆有毒食品案件更是层出不穷。毒品添加剂的泛滥及危害程度令人震惊。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毒大米”、“2,000多种各种添加剂”等事件,凸显大陆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深圳20吨毒盐混入市场  误食3克可致命
大陆盐业政策强制全民过量补碘20年
纽约韩商成功故事: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中国假货将“安全隐患”输出到全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