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圣地亚哥演讲中国画笔墨:其乐无穷

【大纪元2016年05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杨婕美国圣地亚哥报导)中国当代国画大师潘公凯先生画作日前正在加州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展出,借此时机,应圣地亚哥中华艺术学会和中华历史博物馆之邀,他为当地华裔艺术爱好者演讲《谈谈中国画的笔墨》。

潘公凯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次子,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杭州,1996年至2001年),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北京,2001至2014年)。他是中国本土艺术传统的积极推动者,对国画以及国画的出路有精辟独到的探索、见解和实践。

4月30日的演讲中,他以中国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为例,解释说明他数十年研究中国画所提出的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和独立性理论。

他表示,研究中国画是一门很深、很复杂的学问,需要很多思考和研究,但一旦走进去,就会发现其乐无穷,可以从中看到如何做人,如何让人生圆满,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所以,要成为好的画家,或真正懂得如何鉴赏画,都需要很好的文化根底和修养。

他也介绍了自己的一些作品。他说自己的国画创作走的是大写意水墨的风格,采用焦墨,手笔较重,作品通常都很大,经常是十几米长,最长的达50米。

他说,画这样超长的画,都是“胸有成竹”,靠经验,通常是连续10小时画,一气呵成,到展览馆时才看到效果:噢,原来是这样!

通常他会一边画,一边录下画画过程。当画作在展览馆中展出时,他将录像一同播放,人们在欣赏画的同时,也能看到他画画的进程和景象。

4月30日,中国当代国画大师潘公凯先生为圣地亚哥华裔艺术爱好者演讲《谈谈中国画的笔墨》。图为他介绍自己的画作走的是大写意水墨路线,手笔重,画卷超大。(杨婕/大纪元)

谈到他对中国画的研究,他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独特的要素。中国画起始于文人菁英,文人将他们的文化修养带入作品,强调“意”而不重“形”,奠定了中国画写意的基础。开始可能是技巧不到位,画得“不像”,从后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技术逐渐成熟、已经能画得“很像”了,但由于几千年承传下来,中国文人画一直注重写意,而不注重将所画对象画得更“像”,使得笔墨越来越独立于所画对象,这是与西方绘画注重明暗、注重精准的表面表现所不同的一条路。

他并认为,进入20世纪后,中国画的发展可以概括成两条路线:一条路是中西融合,以徐悲鸿等人为代表,另一条路是传统出新,在传统基础上向前发展,以齐白石、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他认为,画家、画作、和鉴赏家三方面构成一个供需鉴赏体系。对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好坏决定一幅画的好坏,但在笔墨之上的,还有“人格精神”,即体现在画作中的画家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相比之下,西画没有笔墨,而是讲整个画面的构图、内容和形式,并且,以宗教为主导的神性光辉取代了中国文人画的“人格精神”。

他说,所以,要成为好的画家,或者真正懂得如何鉴赏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很好的文化根底、很好的修为和修养。

4月30日,中国当代国画大师潘公凯先生(左一)为圣地亚哥华裔艺术爱好者演讲《谈谈中国画的笔墨》。图为圣地亚哥中华艺术学会会长周瑾(中)和中华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惠英为潘公凯赠送感谢状。(杨婕/大纪元)
4月30日,潘公凯先生和圣地亚哥中华艺术学会董事会合影。(杨婕/大纪元)

 

责任编辑:白槿

相关新闻
吴毅圣地亚哥演讲 析中国水墨艺术根源
圣地亚哥联合学区确保毕业生进入州立大学
圣地亚哥市将新建数百电动车充电站
圣地亚哥慈善家琼•雅各布斯追思会举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