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Zine 台书展贩售期间限定小志

人气 32

【大纪元2017年02月12日讯】“做本Zine(Make aZine)”在台北书展期间,轮番在现场分享创作,漫画家阮光民也做了20本期间限定“数学练习簿”Zine,分享儿时就是在数学簿上画画,日后才走上漫画家之路。

天气冷飕飕,2017台北国际书展却因为一群爱书人齐聚一堂,为台湾出版业注入一股暖流,尤其位在台北书展世贸一馆最角落的摊位“做本Zine(Make a Zine)”,以每两天换一次展出内容的方式,让45家Zine在书展期间,与爱书人分享绘画、诗作、小说等创作。

只要是独立自主出版、少量发行量以及制作的动机来自于热情,而非商业利润的考量下所完成的出版品,都可被称为“Zine”。在1970年代后期,影印机开始普及,人们开始使用它制作传单或少量的Zine,庞克文化兴起、反社会的批判理念,也是透过Zine传播出去。

“做本Zine(Make a Zine)”策展人江家华表示,在欧洲许多独立书店都有Zine,有些是手绘,有些则是用影印机印了之后,自己装订就摆在书店。她观察到,台湾有许多年轻人也越来越投入做Zine,当中也不乏许多有潜力的艺术家,一方面可藉由Zine独自发行、发表,另一方面也持续创作。

Zine有如出版业界的次文化,它不走大众路线,也没有既定的通路管道,Zine创作者通常是在不定期的市集销售,或是与店家谈寄卖。林桂琴把自己从小到大的12个梦境画成“梦里相见”,有趣的是,她画完之后就鲜少做梦,似乎是藉由这个过程疗愈自我。

林桂琴说,她现在用打工的薪水来支撑创作,对她来说做Zine不可能赚钱,但能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就很开心。

摊位现场还有一台“自动贩卖机”,贩售15组艺术家创作的Zine,售价亲民,新台币50元到100元不等,当中不乏许多知名漫画家、作家参与,像是漫画家阮光民就做了20本期间限定“数学练习簿”Zine,分享儿时就是在数学簿上画画,促使日后走上漫画家之路。

凭借一张纸、一支笔、就可动手做的Zine已成为年轻世代展现创造力、反动力的独立出版。这些小众、非主流的作品和年轻人的思考产生关连,是进行式也是未来式,未来这些Zine出版的新血和创作者,是不可抵御的新趋势。(转自中央社)

相关新闻
台北国际书展10项首创 估60万人次参观
台北国际书展登场 期待突破60万人次
台湾人体内塑化剂浓度 高于欧美2至7倍
端午连假全台平均订房率没过半 花莲仅1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