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复灯达阵 娘子军一路相挺功不可没

人气 14
标签: ,

【大纪元2017年07月23日讯】乌坵灯塔复灯系列报导“乌坵是曾经也是永远”,受到乌坵乡民高丹华对家乡热爱的感动,金曲奖才女歌手罗思容写了“在于这里,乌坵”这首歌。乌坵老兵说,“你把我们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建于1874年的乌坵灯塔,在民国43年因军事需求吹起熄灯号。在乌坵文史工作室高丹华等人的大力推动下,灯塔在黯淡63年之后的今天重新点灯、发光发亮。

去年透过作家张典婉介绍,罗思容认识了高丹华,对高丹华20年来不遗余力推动乌坵解严、乌坵灯塔复灯和升格为国定古迹等行动,感佩不已。

得知交通部航港局在今天为乌坵灯塔复灯,罗思容主动请缨为乌坵写歌。第一首“在这里,乌坵”,歌词内容主要撷取自多年来高丹华在脸书上的贴文。

歌词写道:“我把你的思念,化为图影片片,我愿为你被寒风吹,因为你的青春在这里,记忆也在这里。”歌词提到,“码头是你盖的,你说冬天洗澡,只能望海淋着冰冷的水。你说女朋友跑了,你却没船没电话,流泪无法挽回”“喔!乌坵是曾经也是永远,喔!乌坵是青春也是思念–”。

罗思容说,这是“高丹华和乌坵的情歌”;民国67年、69年和77年分别在乌坵服役的程长春、李吉森和任谊峻聆听了这首歌,十分有fu。任谊峻对罗思容说,“你把感情都放进去了”;虽然写歌时罗思容还未去过乌坵,任谊峻说“你把我们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由于今天抵达乌坵时延误,加上潮夕影响,老兵上岛时间有限,罗思容无法在复灯仪式中演唱“在这里,乌坵”,而是唱了另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塔照乌坵”。考量到乌坵服役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塔照乌坵”以闽南语为主,夹杂国语、客铻,还有原住民旋律。

罗思容说,每个生命走过的时候都是当下,都要受到尊重与保存。老兵听了,觉得气势澎湃,很受感动。

除了罗思容、励馨基金会执行长纪惠客和作家张典婉多年来力挺高丹华的乌坵议,无论是“百人登岛”或是为升格国定古迹提案与现勘,都一路相伴。这次,2人也各自放下手边的工作,自费搭机到金门再乘快轮到乌坵参加复灯仪式。

纪惠容和张典婉表示,真的很感动,大家努力多年,终于在今天看到复灯了;她们说,复灯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争取指定为定古迹。

乌坵电力仰赖军方发电机供给,也没有自来水,对外交通主要靠着每月2航次的军方船只往来乌坵与台中港;民生物资和饮用水的运补,每15天由军租商船运送到大坵。

纪惠容希望乌坵能解除军管,她说,如果乌坵仍维持现在的管制,可以预见乌坵是没有发展的机会。张典婉也说,对外交通不便是乌坵人的痛,期盼乡民可以有一条平安回家的路。(转自中央社)

相关新闻
乌坵灯塔成金门县定古迹乡民盼重新大放光明
乌坵驻军迎新春爱民协助移置百年古炮添胜景
百人乌坵登岛 吁灯塔列古迹
82岁黄清荣 47年守27座灯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