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替偏乡教育开路 台立委下乡办巡回论坛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8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台湾台北洲报导)近年受少子化影响,全台都出现国中、小教师超额严重的问题,但偏乡学校却仍面临教师流动率过高,苦苦等不到正式教师的窘境。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钟佳滨等19位民进党立委发起“偏乡教育巡回论坛”,预计将在全台北中南东举办10场会议,广纳各界对“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的建议,预计下会期推动修法,盼能尽早解决偏乡教育问题。

据儿福联盟2016年所发表的“台湾学童城乡差距调查报告”显示,偏乡学童在亲职资源、学习资源、课外生活等方面都较为匮乏,这也呈现在学生的成绩评量表现上。以2012年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为例,相较OECD国家的城乡成绩差距为34分,台湾城乡成绩差距高达139分,突显台湾偏乡学生存在教育弱势。

绿委何欣纯以这次大学指考结果为例,录取台大的学生中,每2位就有1位来自台北市或新北市,显示台湾城乡教育落差真的很大。她建议政府,应该对各县市的学校进行大数据盘点,了解孩子在城乡差距的因素下,学习能力、接受教育的能力到底差距有多大。

此外,何欣纯建议,目前医疗体系在分发时,有设计偏乡加权指数,鼓励到偏乡做服务,教育系统也可以考虑纳入这样的概念;至于教育资源部分,何欣纯认为,目前偏乡的硬体设备应该足够,缺的是稳定的师资与软体,因此中央如何帮助地方政府进行跨局科室的资源整合,让偏乡老师能够在教学上多元运用,这也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绿委苏巧慧则认为,提升偏乡教育品质的关键在于“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因此她们已经提相关立法版本,希望能达成“翻转一二三,偏乡教育有靠山”。苏巧慧解释,一指的是“齐一”,也就是让全台偏乡的标准,应统一交由中央政府来定义,因为这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会有所不同;二则是指待遇、员额要双提高;三是指学校、家庭、学生三项基础上,再把社区的力量加进来,提高偏乡教师留在地方的诱因。

政治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吴政达则说,台湾偏乡教育最大问题在于偏乡老师素质的稳定度不高,偏乡教师一般都要到第三度招聘才能找到老师,且三招教师基本上只要具备大学资格就可以任教,至问题在于师资稳定度不够、专业度不够,导致学业成就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希望透过论坛与立法解决。◇

责任编辑:宇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