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奇医异药(3)种牙奇方

作者:殷鑫整理
美丽的牙齿怎样永固?古代有奇医异药。(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372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今年,2018年。听到新科技的新技术,说牙齿掉了可以让其再生,不用再植牙了。这可能是造福多数人的福音。

回顾五百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那时就有“种牙”的方子,可以让牙齿坚固,一辈子不脱落。

《枣林杂俎》记载,闽县有个邓云翁,他无意中遇到一位异人,获得了一个种牙的方子。这个方子听起来有点不一般,甚至“可怕”,不过听说异常有效。

“种牙”怎作法?

牙不好的患者在吃饭后,吞服七颗药丸,再用药末汤漱口,满口牙立即脱落。务必把牙收集起来。
把活老鼠皮扒掉,和上药捣烂,按照牙齿原来的生长次序,逐个蘸上这种鼠肉泥再栽回原来的牙孔中去。一直到人终寿死亡,种好的牙齿都坚固得像青壮年的一样。

有的老人掉了牙,用其他人的牙栽上,也像天生的一样。@*◇

资料来源:《枣林杂俎》

责任编辑:古容
点阅【中国古代的奇医异药】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唐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有一首《题杜工部坟》的诗,赞叹诗圣杜甫身死名著,为人仰慕。其中说:"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如果将此两句诗分别用于先秦名医扁鹊和杀害他的李酰身上,也是颇为恰当的。
  • (大纪元记者钟孟仑编译报导)史蒂文‧格吉维奇(Steven Gurgevich)医生是专门研究身心医学的临床医学助理教授,也是亚利桑那整合医疗(Integrative Medicine)中心身心诊疗所的主任。他已教导催眠给医师和病人们30几年,并对针灸与催眠结合使用的医疗效果做过研究和发表了相关论文。有一次,他自己亲身体验针灸和催眠结合的诊疗效果,并将自己的经历发表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上。
  • 针灸术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中华特有之神技。相传,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曾经“尝百药而制九针”。
  • 万病由心造,医人也医心
  • 三年前的一天,下午1点半,韩裔中医师李英珍博士在诊所等待患者王女士。左等右等都等不到,却等来了王女士的电话,王女士为难地说:“李医生,我的主治医生想跟您通话。”主治医生上来就直截了当地对李英珍医生说:“李医生,你我都知道,没有人能治得好眼底黄斑病变,我治不好,你也一样治不好。”还没等李医生解释,王女士就接过电话说,“对不起,李医生,今天我不去了。”
  • 有一天,赵信公的侍妾因脾血不调病至垂危,而张老总管因事留在外郡。赵家急忙喊张老的徒弟前往诊治。徒弟看了病人说:“这病已经危险了,只有一个穴位也许可以治疗。”……
  • 日美传奇医生新谷弘实,在72岁时行医45年,未曾开过一张死亡诊断书。他以一名西医权威的角度,看待东方传统医学的“药食同源”,并探究人体疾病的来源。
  • 中国古代有一种异药叫“押不芦”,这种麻醉药有多厉害?接触到的人、动物都会死掉。那么当时的人又怎能取得它呢?
  • 说中古代大医学家,也用“悬丝诊脉”为患者诊治。古代礼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即使是医者为患者诊治,亦得遵守规范。特别是御医在为后宫娘娘或公主们医治时,更得遵守。因此他们将一条丝线固定在她的手腕上,自己则握持丝线的另一端来进行诊治。此举俗称为“悬丝诊脉”。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