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外交降温 学者吁德国政府勿受中共胁迫

人气 722

【大纪元2019年10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穆华德国柏林报导)自从德国外交部长马斯(Heiko Maas)与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在柏林会面后,中德外交关系骤然降温。德国的中国问题学者以“外交冰柜”形容目前的两国关系。他们指出,在香港问题上德国不应受中共勒索。

德新社日前发表了记者Andreas Landwehr和Michael Fischer合写的报导,题为《中共把德国放入‘“外交冰柜”》。文章说,中共外长王毅近日在欧洲访问时绕开了柏林,没有与德国外长马斯进行会面,而是去了临近的法国和瑞士。

从2015年开始,德中双方每年进行一次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去年11月,中共外长王毅与德国外长马斯还在北京举行了第四轮对话。但现在中方却回避会面。此外,今年9月在纽约举行联大会议时,中方还取消了与德国外长共进早餐的计划。

文章认为,很显然这是因为马斯9月9日曾与黄之锋会面。会面后,中共外交部表达了“强烈不满”,表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还有“个别德国媒体和政客企图借反华分裂分子蹭热度”等。德国外交部回击说,与社会活动代表和民间社会成员的会晤纯属“正常行为”。外长马斯也发表推文称“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原则。”

对于中共抗议马黄会面,文章写道,这只是北京在世界范围内阻止人们对香港抗议活动表示同情的部分表现。不久前,美国NBA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上发文力挺香港,随后NBA遭到中共官媒以及赞助商的封杀。

文章引用了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的观点:“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裴敏欣在《评论汇编》(Project Syndicate)上表示,“中共把朋友变成敌人的数量越多,对美国而言,越容易建立更广泛的联盟,来抑制中共的权力和野心。”

文章称,到目前为止,总理默克尔被看成是中国在欧洲最好的朋友。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及重要技术供应商。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德国对中国的经济重要性正在增加。

文章还引用了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专家胡谧空(Mikko Huotari)的观点:“事实上是这样,目前我们会在外交冰柜里被封闭一段时间。”人们总是认为,中共作为大国掌权者,在面对其伙伴国家的批评时会表现的越来越自信。但胡谧空认为,情况正相反。

他表示,德国企业可能也会感受到中共对于德国政府在处理香港问题时的不满。通过经济手段施压来达到目标,这符合中共外交政策的逻辑。如果德国免于受到这种对待,反倒不正常了。

记者引用一家德国大型公司经理的话说,他个人认为马斯与黄之锋会面很好,但这起事件可能对公司生意不利。一名企业前经济代表对此持相反看法,他觉得没有迹象显示这场冲突损害了德国经济。与此相反,他们总是听到这种声音:中方一直对与德国的经济合作有很大的兴趣。

下周德国环境部长舒尔策(Svenja Schulze)将启程前往北京,文章认为这次访问可以测试出马斯与黄之锋会面事件的影响力会有多大。

对于马黄会面的影响,文章最后认为,中德人权对话可能受到了实际的“伤害”:原定本月举行的人权对话推迟了。这是两国政府之间的外交对话机制,主要探讨人权问题。

文章表示,这给人的印象是,这场争论好像成了中方推迟本来就不受北京欢迎的人权对话的借口。中国问题专家胡谧空表示,德国政府不应改变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不能被中共胁迫。这绝对不是道歉的问题,是在很大程度上屈服了,会给未来发出很坏的信号。

责任编辑:周仁

相关新闻
旅德港侨:多数德国人支持声援香港反送中
赴德演说 黄之锋:香港是抵抗中共的桥头堡
黄之锋见德国外长 推德版《香港人权民主法》
黄之锋抵德为港发声 庆典上演讲并面见外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