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如何让孩子幸福 专家:爱、控制、放手

人气 567

【大纪元2019年11月0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Paul Adams/高杉编译)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幸福的未来,并为此尽所能的给予他们教育。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们幸福、成功,却是个深奥的话题。有专家建议说,教育孩子的方式应该是:爱、控制、放手,同时,这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社会工作学(social work)方面的专家保罗•亚当斯(Paul Adams)教授表示,首先,父母们需要学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平静心态,一种能接受现实的内心的平和,其次,需要知道父母能够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他的文章: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控制却越来越少。我们希望他们快乐,但是需要意识到的一点是,如何能让他们更快乐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们替他们的选择。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如何帮助其他成年人,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私人生活方面。这是一种处世哲学。

我们会去控制孩子,也应该控制孩子,但这种控制比我们自己想像要少。

控制

一些“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士”,即使他们的工作是在保护儿童或邻里安全等领域,都会拒绝或尽量地少用控制的方法。

大约20年前,我在伊斯坦布尔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个演讲。当时我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也一起去了。那时儿子还不会走路,只能快速爬行,这带来了一些有趣且冒险的“学术”实验。我的论文将社会关怀和控制联系起来,一位(来自欧洲)与会人士对我说,社会工作和其它提供专业帮助的工作都只能是涉及教育,而不应该使用控制的方式。但我认为,关爱和控制是分不开的。只是,(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应该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关爱,什么时候应该放手。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控制他们是至关重要的。当那位批评我的人士看到我儿子快速爬向我们所住酒店的游泳池时,他明白了这一点。我上前把孩子抱起来,并把他带回到我们晒太阳的躺椅旁。但之后,他又爬向游泳池。那就再来一次控制。那位批评人士看着这一幕时承认了,控制是关爱的一部分,尤其是对父母来讲,更是这样。

父母这种冷静的控制不是为了操纵或控制别人的生活,而是为了保护一个没有经验或看到危险却没有判断力的孩子。

平静心态

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最终是会长大的。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他们终会走自己的路。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和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的指导中会学到,有些吸引他们的东西是危险的,有些选择是自我毁灭性的,正如我们亲切地(有时甚至愤怒地)教导他们的那样。但最后终究会由他们自己来选择道路。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祝福他们有幸福的未来,但是他们生活的幸福与否,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期望。

随着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独立,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判断,拥有好习惯和美德。他们应学习自我掌控,这样他们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控制,成为诸如“瘾君子”那类人。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现实,即我们的控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父母的控制也应该是有限的。

像所有人类一样,我们的孩子不是没有自己意愿的机器人。父母要学会平静地放手。当然,做到放手,哪怕只是暂时和偶然的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也是需要练习和保持谦卑心态的。我们必须培养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这样我们才能与现实和平相处。这样,我们所渴望的事物与现实之间的差别所带来的焦躁不安就会减少。

但放手、不控制并不等同于漠不关心,虽然这可能看起来同漠不关心很相似,但后者是一种对现实无视的态度,一种不愿负责任的态度。

在培养平静心态的同时,我们也在为周围的人(包括孩子们)树立榜样并教导他们。例如,我们希望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以此作为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感恩和祝福的行为言传身教,使孩子孩养成感恩的习惯,而不是认为孩子感恩是自己应得的权利。同样的,我们要学习和教导我们自己,明确控制他人和事物的极限。我们应该拥有一种坦然面对现实的平静态度,但不是那种漠不关心或无所谓,随便怎样都可以的心态。

这样一种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处世哲学,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必要的。他们也会认识到,有必要放下自己的不耐烦的冲动,放下让自己的长辈或是让世界变成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的控制欲。

一方面,审慎或依赖实践判断的好习惯只有通过成熟和生活经验才能获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累积也能培养出保持平静心态的习惯,逐渐的,我们会认识到,自己左右这个世界的能力和了解这个社会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去强迫他人接受我们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再去试图将少数“开明”人士的观点强加给“愚昧”大众——无论是通过国家机器和权力还是通过所谓的“唤醒”组织。那是所谓的乌托邦革命者的态度,也就是进步主义或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威权主义或上帝情结。

另一方面,保持平静或冷静的心态并不代表没有同情心,不会以对共同利益漠不关心的态度,让事态朝着负面方向发展。“那又怎么样? ”的不负责任的立场有时与经济生活中的唯利是图或性开放行为中的自由主义很类似。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背离了现实,不亚于空想社会改良方案的乌托邦主义:它拒绝任何社会公益行动,例如帮助那些陷入濒死的行业或地区的人们,或处理鸦片类药物泛滥、未成年人容易接触色情作品或性侵犯儿童等等危害社会的罪恶。

相比之下,保持面对现实的平静心态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或政府在需要时采取社会保障行动并不矛盾。有了这种平静心态,就不会不公正地侵犯他人的自主权和自由。而是在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和他人的同时,也会适时放手,尊重孩子和他人的选择。

对于父母、心理治疗师和统治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学会区分、辨别,在他们的工作中什么时候应该控制,什么时候应该放手。尊重和平等对待那些向寻求帮助或引导的人,会令我们保持平静心态,而不是去试图控制别人。这也意味着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其他人可能会做出有别于我们的愿望的选择,但在任何情况下,这都不是我们能够替他们去做的选择。

保罗•亚当斯(Paul Adams)是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社会工作学名誉教授,也是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教授和学术事务副院长。他是《社会正义不是你想像的那样》(Social Justice Isn’t What You Think It Is)一书的合著者,并撰写了大量关于社会福利政策和职业道德伦理的文章。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观点。◇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新疆再教育营黑幕 地下20米设铁笼囚人
纽约市教育总监:目前资优班制度不是最佳
反性教育课程 安省5城镇家长抗议
四成残疾生曾被停学 新州教育厅进行审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