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权威吴哲民出书解惑、鼓舞人心

人气 206

【大纪元2019年09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赖月贵台湾桃园报导)人工耳蜗引进台湾已30多年,民众对它的认知却非常有限,有鉴于此,长庚医院耳科资深主治医师吴哲民决定出书,将行医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集结精彩的32个案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民众了解人工耳蜗的重要知识,及协助徬徨无助、犹豫不前的听损者及其家庭,有勇气与信心接受尖端医学科技-人工耳蜗,重获新生。

书中案例包括:“听损女孩获7面全国赛金牌,跨向听障奥运舞台”、“听损儿也能成为资优生”、“谁说聋哑是宿命”、“从不会说话到演讲冠军”、“为母则强!想要听见孩子的声音”……等,篇篇精彩触动人心!

人工耳蜗套组,包括外部处理器(含语音处理器和传送器)及内部植入体(钛金属电极组)及一些配件组合而成。(山谷文教提供)

《人工耳蜗 翻转人声-耳科权威吴哲民回首20年》一书出版后,获得热烈回响,读者纷纷在吴哲民的脸书留言,他谦虚的说,要感谢整个医疗团队、长庚医院创办人王永庆20多年来的大爱捐赠人工耳蜗医材、每年上亿元的捐助造福病患,还有政府的医疗补助……等,要感谢的人太多,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吴哲民医师植入700耳人工耳蜗庆祝会上,与第700耳个案及当天门诊的人工耳蜗使用者与家人、住院医师一同合影留念。(山谷文教提供)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的差别

助听器的原理是将声音放大传送到耳蜗,执行声音分析的工作仍由内耳担任,但若内耳毛细胞受损严重,助听器是没有帮助的;人工耳蜗则可以避开这些受伤部位,直接刺激听神经,使病人有足以使用的听力,因此助听器是配带方式,人工耳蜗则必须进行植入手术,但却能为重度听损者创造奇迹。

杏林之光,2019年7月8日举办吴哲民医师植入第700耳人工耳蜗庆祝活动,吴医师与第700耳的个案徐先生一同庆祝,“重获新声”!(山谷文教提供)

把握抢救黄金时期至关重要

据统计台湾每年约有千分之3、4的新生儿有听损问题,以平均出生人口20万人计,每年约有600-800名听损儿诞生。

人工耳蜗装置图示,包括外部处理器(含语音处理器和传送器)及内部植入体(钛金属电极组)及一些配件组合而成。(山谷文教提供)

早期小孩在大约2岁学语时才会发现听力有问题,2012年开始全面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检,一般医院在生产住院3天内就会做,实为台湾孩子的一大福音,吴哲民说,3岁听语前是黄金时期,他的病患在5岁以前植入人工耳蜗的占60%,复原的情况都非常好,他也很感谢长庚医院的医疗补助,20多年来帮助1千多位患者可以过正常生活,不必进聋哑学校。

密集听语复健是成功关键

吴哲民说,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需要完整的医疗团队提供服务,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团队成员包括耳科医师、听力师、语言治疗师、心理医师等,而专业的“听语复健机构”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吴哲民医师与患者及家属合照。(山谷文教提供)

雅文基金会是台湾首次引入“听觉口语教学法”的单位,基金会董事长郑钦明为吴哲民的新书写推荐序表示,植入人工耳蜗或戴上助听器,就像买了电脑一样有了硬体,还需要软体才能让电脑成为生活与工作上的助力,而雅文基金会所提供的疗育过程,就是软体的安装与输入。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需要完整的医疗团队提供服务,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而专业的“听语复健机构”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雅文基金会提供)

透过听觉口语法的早疗,听损儿可以自婴儿时期配戴听觉辅具后,就开始进行疗育,越早开始疗育效果就越好,以基金会累积23年的经验证明,听损儿适时接受听觉口语法的早疗至小学入学时,其听说能力与正常孩子无异。

吴哲民医师与双侧植入人工耳蜗的萧先生及萧妈妈、住院医师开心合影,萧先生得到医师签名的新书如获至宝。(山谷文教提供)

郑钦明表示,在台湾,听损治疗相关的软硬体实力,由于上下游周全的配套,因此在此一领域的全球排名十分杰出,每个人也都做了极为正面的贡献。当一个听损者能够透过医疗、辅具及疗育,拥有与听力健全者无异的正常生活,那么整体社会便可以降低诸多有形无形的成本。而从雅文基金会的经验来看,当听损儿如常成长之后,便会从受助者转变为帮助者,这样的转变是在台湾不断上演的真实奇迹。

责任编辑:郑桦

相关新闻
走出静寂世界 双耳装设人工耳蜗
南非第一耳科医师 用3D打印术帮失聪者获听觉
家家飘粽香 桃园端午节庆送暖关怀街友活动
启动绿色永续梦想 世界环境日元智大学种咖啡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