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利﹕四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杨建利

人气 5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3日讯】作者寄语﹕东北大庆﹑辽阳的国企失业工人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起来﹐掀起了有声有色的非暴力抗争运动。这场非暴力抗争运动对谁都不应该是意外的﹐因为中共一党专政下的权贵资本主义使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越演越烈﹐民众的抗争是迟早的事。这场呈蔓延之势的工潮﹐为当政者以及民主力量都提供了推进中国民主变革的契机。我们民主力量应该以百倍的恒忍坚守非暴力的原则﹑以坚强的历史使命感和信心﹐参与运动﹐把其往良性的民主化道路上推进。为此﹐长期推动中国非暴力抗争运动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主席杨建利先生﹐特作此文﹐供国内的朋友参考。望有心的读者把此文散发到最能发挥它作用的地方。

四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杨建利
(二00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虽然大部分民众非暴力抗争运动的爆发并不是周密策划的结果﹐但是﹐任何非暴力抗争运动一旦爆发﹐如果没有良好的整体策略跟上﹑没有能够贯彻策略计划的领导核心的话﹐就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老毛当年指挥共产党革命时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所强调的就是这一点。

一﹑领导人的素质

首先﹐成为领导核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这个老掉牙问题在理论上早就有了标准答案﹐似乎没有必要多费口舌。但是﹐在实践中﹐群众运动的某些盲目性常常会使爱走极端的﹑容易情绪化的人成为其领导人﹐这其实是群众运动自杀性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重申非暴力抗争运动领导人的必要素质。

当然﹐非暴力抗争运动的领导人首先必须是勇敢的﹐敢于把风险承担起来﹐让跟随者的风险降低﹐只有这样才可能聚起众人﹐参加的人数越多﹐非暴力抗争运动的优势就越大﹐这是取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再则﹐领导人必须能集众人智慧提出恰如其分的口号﹑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策略。这一点的重要性勿需多论。

还有﹐领导人必须能坚持既定的口号﹑目标﹑步骤和策略﹐不能轻易改变方向﹐自乱方寸﹐尤忌遇到困难时﹑被当局激怒时﹐选择激烈的行为。再有就是有能力贯彻非暴力行动原则﹐执行严格的纪律﹐不给当局任何正当的镇压口实﹐永远守在道义的战略高地上。

二﹑联络及宣传机制的建立

当局对付群众抗争运动的最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切断参加者之间﹑以及运动与外界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络﹐封锁运动的消息﹐以便他们可以逐个击破﹐而且这一切都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所以﹐非暴力抗争一旦启动﹐需要迅速建立联络及宣传机制﹐一是为了统一协调的集体行动﹐二是为了消减被分隔镇压的危险。向外界通报的消息可以传送给固定的海外信息中心﹐然后向世界各地和国内传播。关于策略的讨论﹑通报全国的整体形势和国际关注状况﹐也可以先通过海外的一些枢纽进行﹐等到国内建立起可靠稳定的信息中心和联络枢纽为止。(我本人愿尽全力协助)

三﹑选择团结最多人的口号

口号的选择要本着团结最多人的原则﹐有些口号会使参与抗争运动的群众之间产生矛盾造成分裂﹐所以口号要关乎参与群众共有的根本利益﹐是绝大多数参与者的心声。

四﹑有限目标

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原则。每一次具体的非暴力抗争运动的目标一定要有限﹑要切合实际﹐不要怕小。参与非暴力抗争运动的群众需要用成功来鼓励。群众运动常常是没有耐性的﹐如果时间拖的太久而没有进取﹐群众不是很快退去﹐就是走向极端。所以﹐要把目标放小﹐让一些小的成功坚强参与者的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感﹐鼓舞他们的斗志﹐而且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加入。

五﹑口号说出“要什么” ﹐不轻易喊打倒

在确定诉求和口号的时候﹐要非常明确运动本身第一步想得到什么﹐比如说补发工资等﹐而以此为主攻方向。一般情况﹐不要要求打倒谁﹐一是因为面临直接威胁的个人会把对运动的仇视个人化因而调动政府和社会资源(一般来讲﹐这样的人都占有相当大的资源)给抗争运动和抗争者造成危害﹔再则﹐抗争者所要的东西往往不会因为换了什么人而得到。当然﹐如果抗争运动是因为一个人欺人太甚而引起则另当别论。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要考虑“是不是换了这人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如果是﹐我们得到什么东西后﹐这种可能性才会降低﹖”这一类的问题。从正面要总是比从负面砍容易。多做“加法” ﹐少做“减法” 。

六﹑口号﹑诉求不升级﹐规模﹑强度可增大

可以断言﹐抗争运动所提的要求当局不会马上答应﹐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想方设法把运动扑灭。群众特别会因为痛恨当局对付抗争运动的恶劣方式和行为而变的情绪化﹐把口号和诉求不断升级﹐最后把运动引向极端﹐给当局制造好的镇压口实。有时﹐当局还会故意用一些恶劣行为激怒参与抗争的群众﹐把抗争运动往错误的方向上引。在抗争了一段时间﹐运动的诉求仍不能达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大规模﹕比如说号召更多的人参加﹑扩大影响等﹐也可以考虑增加强度﹕比如从示威游行到接班静坐﹑到更高一级政府请愿等。切忌轻易把口号﹑诉求升级。

七﹑逼当局“让利”﹐不求政府“定义”

抗争运动总是面临着被镇压的危险的﹐而且当局总是把抗争运动摸黑﹐说你是别有用心﹐说你是制造动乱﹐说你不爱国﹐说你受一小撮外人挑动﹐说你受境外反动势力指使﹐等等﹐抗争运动很容易进入当局的这套话语设定的思维中﹐而要求当局承认自己是正义的﹑是爱国的等等﹐改变了抗争运动本来的诉求。所以﹐抗争运动要始终清醒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只要自己的诉求没有实现就咬住不放﹐如果当局愿意谈判﹑愿意让利﹐当然抗争运动也可以妥协﹐但是不要把要求当局承认抗争运动的正义性和爱国性作为诉求的一部分。换句话讲﹐不承认政府判定正义与否的权威﹐逼当局“让利”﹐不求政府“定义” 。

八﹑从实质到名义

抗争运动的某些目标是可以先从实质上达到﹐然后再从名义上达到﹐分两步走的。比如说﹐抗争运动一定要有某种组织形式来推动的﹐一开始有组织存在就好﹐可以给它起一些临时性的名称(临时索薪协调会等)﹐但是不要急于求当局从名义上承认它的合法性﹐只要当局不谈它的合法性问题﹐抗争运动就不要谈这个话题﹐让它实质地存在下来﹐做成当局谈判的对象。让有组织的抗议这种实质巩固下来﹐名义的合法性承认是第二步的事情。

九﹑随时巩固成果﹐步步为营

抗争运动如果有通盘的考虑和整体战略的话﹐它一定是进退有序﹑适可而止﹑稳扎稳打的。抗争运动一定会有取得进展的可能的(不然﹐从开始就不要搞抗争运动)﹐一旦有了一些具体的成功﹐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巩固成果﹐面对着险恶和顽固的当局﹐抗争运动在此情况下不宜采用“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策略模式﹐而是巩固成果﹐下次再来。

十﹑集体承担风险

可以想见﹐当局对付参与抗争运动的群众的一个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当人数众多的群众不是作为有机的整体而是作为相互分离的个体存在时﹐它的力量就会比我们想像的虚弱的多。因此﹐我们就要反其道而推之。除了组织起来公开诉求以外﹐还要造成风险共同承担的局面。具体的办法有许多﹐比如说﹐安抚和帮助受难者的家属亲友﹐声援和支持被迫害的人等等。当人们发现﹐天大的风险都会由人们共同承担时﹐每一个人的勇气都会比平时大的多。

十一﹑化镇压者整体为个体

当局虽然人少﹐但是他们却是一个组织的力量﹐其具体的暴虐常常以集体–政府–的名义进行﹐因此﹐与参与抗争运动的群众不一样﹐他们具体的镇压行动的风险是由集体承担的。所以﹐抗争运动对付当局的一个策略就是要设法让他们每个人单独承担风险﹐对自己的具体罪恶负责。所以﹐抗争运动要给有关政府官员﹑军警立档案﹐整他们的“黑材料”﹐为“秋后算账”(公正的法律审判)做准备。让政府官员﹑军﹑警对付抗争运动时有所顾忌﹐为自己留后路。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纪元专栏】胡平: 为长春播放法轮功电视片申辩 (3/22/2002)    
  • 从草药到致命的西药:西方医学对自然界的战争(下) (3/21/2002)    
  • 杨建利:三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3/17/2002)    
  • 杨建利﹑项小吉关于非暴力原则的辩论 (3/4/2002)    
  • 杨建利: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2/12/2002)    
  • 生命的礼赞 (2/10/2002)    
  • 刘飞跃:非暴力之声——民主与动乱 (2/6/2002)    
  • 刘飞跃﹕非暴力斗争的可行性 (4/20/2001)
  • 相关新闻
    刘飞跃﹕非暴力斗争的可行性
    刘飞跃:非暴力之声——民主与动乱
    生命的礼赞
    生命的礼赞 人气 2
    杨建利: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