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乐家小故事 –不懂计算的贝多芬和爱因斯坦

诗雅
font print 人气: 13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8日讯】古典时期缔造浪漫乐派的乐圣,贝多芬,传说对计算最头疼,而且只不过是生活上的加法罢了,因为贝多芬对乘法一窍不通,所以总是像小学生一样,一个一个相加。

当贝多芬耳疾日渐严重时,他便开始写所谓的“谈话簿”,因此我们得到一些有力的证据,某次,贝多芬必须计算三十六的四倍,我们这位大师便像小朋友般的,逐一相加了四次,可是答案还是错了,成为二二四。

可能由于贝多芬小时候常常逃学,以致贝多芬对于数理非常糟,也因此贝多芬常常担心金钱方面受骗。有一次贝多芬出去买一百张五线谱,每张三十六克罗兹,付了六十弗罗林,回去后总觉得不对劲,但又不愿意把三十六克罗兹加一百次,只好请教侄子卡尔,才解决了贝多芬的疑虑。

另外一位即是爱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学的权威,相传也不懂得数数。爱因斯坦拉了一手好小提琴,与许多的名望音乐家互相有往来。

1938年某日,钢琴家Schnabel舒纳贝尔来访,他是研究贝多芬得专家,爱因斯坦要求与他合奏一曲,选了莫札特的作品可是舒纳贝尔却总是不满意,因为小提琴总是快一小节或是慢了拍子,可是爱因斯坦总是改不过来,舒纳贝尔最后终于对这位大物理学家大发雷霆:“你不会数数吗?像这样一、二、三、四地数呀!”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指挥大师的愤怒:上海一音乐会嘈杂如菜场 (3/19/2002)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首次来到中国演出的西班牙指挥和吉他大师安格尔‧罗美洛不可能想像遭受到上海观众这样的“不公正待遇”––当他在台上汗流 背地指挥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时,台下却进行着另外一支更加“雄壮”的“交响曲”,有座椅的翻动声,重重的关门声,呼朋引伴的声音,无处不在的窃窃私语声,甚至还有呼噜声。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