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唠叨的家长吗?

沈根元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6日讯】作为父母,有一种最常用但最不管用的方法,那就是唠叨。锅台边、饭桌上、闲聊时,甚或工作中,我们总会听到为人父母者情真意切的唠叨,以为唠叨得越多,尽到的责任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好。

  面对唠叨,孩子这样反应:

  场景一:星期天晚上,女儿的同学来我家玩,一进门就说:“今天气死我了,妈妈教训了我一天,什么将来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什么读书要用功……真烦!”

  场景二:“你看你看,又要唠叨了,让我清静一点好不好?学习要用功,我懂,但人总要吃饭吧!吃饭时说个没完没了,真是讨厌!”

  知道吗?在家长“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从小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或“砰”的一声“躲进小楼(书房)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结果是父母的唠叨越多,孩子的防御能力越强。而当孩子一旦在心坎上构筑起唠叨的“防火墙”,父母即使真有“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孩子的耳壁入其脑入其心发挥应有的作用了。笔者女儿今年11岁,曾学习书法,但兴趣不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偶尔练了,也是每天只写二三十个字。为此我们没少唠叨,但她还是我行我素。一次,一位同事来访,笔者女儿也在场,无意中聊起孩子学习的事。同事说她孩子也在学习书法,而且非常卖力,天天都练,最多时一天要写掉一大瓶墨汁,进步非常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从第二天起,女儿居然主动提出要练书法,一练就是十几张,而且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效果也不错。想不到同事的一席话治好了女儿偷懒的顽症。

  由此看来,在教育子女上若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做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力戒唠叨,多作诱导。而诱导的最好办法是多动脑筋,创设情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激发其自己想学好的动机。而且,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的教育情景是很容易创设的。比如,孩子自理能力差,可以多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孩子孤陋寡闻,可以领他去家乡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科技馆、摄影馆参观游览,引导他关注周边的人和事;孩子学习习惯差,可以叫他多去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家串串门,了解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学习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带他逛逛书店、进进图书馆,看看别的小朋友是如何过周末的;孩子没有业余爱好,可以陪他到少年宫、文化馆、艺校走一走,引发他的好奇与兴趣。

(家庭教育导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的艾滋病危机(下)
李博士暑期英数自学系统
争居权者赴日内瓦控诉
议员指木栅动物园游园车屡传意外园方允改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