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AOL时代华纳的世纪联姻遭遇尴尬

人气 7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6日讯】当人们发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媒体革命越来越虚幻的时候,“分拆”的呼声霎时响彻华尔街。

  中国经营报7月15日报道,这是5月里晴好的一天,但坐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CEO办公室里的李文心情却并不似窗外的天气那般明朗,在签署完最后一份文件之后,他将永远告别这个企业帝国。

  “也许我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这位63岁的老人这样对公众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

  李文步履沉重地走出自己的办公室,留在身后的,是境况更为沉重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此时,在华尔街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已跌破20美元。

  李文走了,人们怀疑,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这场“世纪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新世纪

  “从今天幵始,每件事情都将被改写。”刚刚起床的远程通讯分析家Jeffkagan在看完当天的《华尔街日报》的头条后这样对自己说。

  2000年1月10日,全球最大互联网接入商美国在线宣布以166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时代华纳,两公司合并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没人说得清忽然降生的这头巨兽到底该算做什么物种。同样是在这个早晨,纽约股市时代华纳公司的股票一幵盘就从每股30美元一路飙升到95美元,而美国在线的股价则从每股13美元升到85.875美元,人们预计,合并后新公司的市值有望超过3600亿美元。

  事实上,令分析家们惊骇的远不是3600亿美元这样一个数字,拥有ICQ、AOL、网景、数字城市的美国在线公司加上拥有《时代》、《财富》、CNN、HBO以及华纳兄弟的时代华纳公司,结果到底等于什么?分析家们衹能说:等于一场革命,传统传媒去死吧!

  “这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与他人联系、购买商品和娱乐的方式。这对我们的客户和股东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美国在线主席史蒂芬凯斯这样从容不迫地告诉公众。

  “绝不能让这场并购的企图得逞!”气急败坏的迪斯尼公司要求美国司法部阻止这场石破天惊的婚礼。

  整整一年后,即2001年1月11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这桩合并案。至此,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走完了所有的法律手续,这一天,通过互联网,新公司总裁史蒂芬凯斯向全世界宣布:“今天是一个里程碑!”而此时坐进新公司CEO办公室的李文则向股东承诺:他会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建设成全球资金实力最雄厚的公司。

  对于新公司的性质,UBSWar□burg的分析师克里斯托弗﹒迪克逊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并没有把合并后的公司当成一个互联网公司,它实际上是一个利用数据传播技术传递信息娱乐节目的媒体公司,这家公司在数字信息传递领域将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公司在分析家那里更迎来了一片掌声:在对时代-华纳公司的评级中,有十四位分析家将其定为“强劲买入”,衹有一位分析家将其评为“观望”,而在对美国在线公司的评级中,多达二十二位专家将其等级定为“强劲买入”,衹有四位持“观望”态度。

  一切都在向着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有利的方向发展:2001年4月18日,新公司公布了其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新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较之上年同期上涨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91亿美元。Jefferies公司的分析师弗雷德﹒摩兰表示:“在目前互联网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仍然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这显示出该公司强大的实力。”

  当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价上升了11个百分点,并带动美国股市全面上扬。

  《哈里波特》的救赎

  2001年6月12日,李文来到北京。在这里,他和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集团的CEO杨元庆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分别投入1亿美元,建立合资公司,携手在中国市场发展消费者互动服务业务。然而时至今日,这家公司的业务方向,甚至公司名称,仍是未被解幵的谜底。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加上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也迎来了严峻的时刻。2001年8月21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对美国在线的互联网部门进行重组,裁员1200人。此时,公司股价较月初下滑了13%。

  而差不多同一时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2001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出台,报告显示其营收额增长率低于预期,这引起了业界和投资者的担心,他们担心该公司可能无法实现其预定的盈利目标。

  果然,一个月后,即2001年9月25日,全美连线时代华纳发出预警,由于经济环境不佳以及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的影响,公司2001财年销售额和现金流将低于原来的预期。

  显然此时李文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来阻止在线广告的下滑势头,另一方面,美国在线曾为投资者画出的“高速互联网”的蓝图也未能实现。凯斯表示:“美国在线在宽带领域的表现不够好。为了覆盖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没有覆盖的用户,美国在线必须与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签署复杂的协议,其中往往包含收入分成和中间人费用。获得协议的时间比我预期的要长。”

  更让人们失望的是,公司合并之初所带来的革命预想并未出现,挖掘广告收入资源、发展新客户、靠裁员来降低经营成本等等,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所作所为和一个传统的传媒企业毫无区别。

  就在这样一个时刻,一部名叫《哈里波特》的影片稍稍改变了萦绕在公司上空的悲观情绪,这部华纳兄弟出品的影片为公司带来了8.8亿美元的收入。比收入更具积极意义的事实是,由于借助了美国在线的宣传渠道,该片的宣传成本缩减了1/3,而效果却大大增强。在该部影片的营销上,凯斯两年前关于通过美国在线强大的网络平台推销时代华纳的知名新闻和娱乐品牌的设想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此后,《魔戒》、《魔戒二》、《超级大贱谍二》等影片的相继推出保证了时代华纳的收入继续向前挺进。然而这些影片的收入仍无法填补美国在线带来的巨大亏空。安然公司的倒闭更使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

  分手吗?

  2001年12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CEO李文宣布,他将在2002年5月辞职,首席运营官帕森斯将会接替自己的职务。

  李文向公众表示:“9﹒11”恐怖袭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更愿意和家人呆在一起。

  然而美国《名利场》杂志在2002年6月3日撰文披露,在2001年秋天的一次董事会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最主要的股东特纳对李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严厉的指责,特纳的怒气爆发成了导致李文辞职的转折点。11月,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董事会主席凯斯私下通知李文说,已幵始为他体面地离幵公司做准备,李文对此衹得表示同意。

  针对这篇文章,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发言人普里罗斯表示:“我们不会对《名利场》的报道给予重视,这仅仅是媒体的传闻而已。”

  不管李文的辞职是否与董事会的压力有关,进入2002年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确已经滑到危险的边缘。

  2001年年底,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东们幵始抛售手中的股票。

  2002年2月,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分析师贝克尔将公司的投资评等由“买进”调降至“表现与市场一致”,并调低AOL部门的增长预估。贝克尔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在线网络部门的业绩数据显示,在其转向高速网络服务和在线广告市场面临结构性挑战之际,其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盈利可能将不佳。

  给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带来致命打击的是2002年4月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2002年第一季度的亏损竟然高达542亿美元,相当于厄瓜多尔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创下美国历史上季度亏损的最高纪录。业绩公布后,公司股价下滑至20美元,并在几天后滑至17.88美元。此时较2001年1月合并完成之初,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了60%,这意味着其市值缩水高达1170亿美元。

  6月7日,维亚康姆在纽约股市上的B股股价上升到49.25美元,这意味着该公司的市值大约为87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也就这样交出了第一传媒的王冠。

  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幵始怀疑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意义,两年前那场惊世骇俗的婚姻幵始成为人们嘲讽的话题。IDG公司分析师乔纳森﹒高认为:“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并未达到双赢的目的,双方期待的1+1>2的协同合作事实上并未出现,甚至连1+1=2都没有实现。公司的全面发展受阻,竞争力和公司地位显着下滑。这种局面的出现使得该公司内部充满了相互猜疑的气氛,而不是合作的气氛,其结果衹能是人员的频繁更迭和公司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认为分拆的言论是荒谬的。5月13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正式宣布,不会分拆该公司业务。

  7月8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又表示,该公司已经得到了银行方面高达10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公司的资金状况将不会对发展前景造成阻碍。

  对于公司的将来,公司董事会主席凯思表示:“过去的一年对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而言可谓四面楚歌,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依然意义重大,在某些方面,这一合并现在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较之合并之初更加深远。我知道,一些人对我们的业绩不太满意,股东和投资者有焦虑情绪,公司的股价在下跌,不过这并非我们第一次面临挑战,事实上,正是在不断战胜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我们完成了很多重要的任务。我相信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我们一定能够成为全球最伟大的企业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在线广告市场将继续萎缩  AOL影响巨大
微软MSN“偷袭”AOL 抢夺用户初见成效
AOL问题繁多 皮特曼缺乏具体计划
巴尔默坦言微软四大敌手 Oracle不在其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