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陷阱频传 专家归纳惯用法投资小心

人气 3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9月22日讯】在投资陷阱时有所闻,台湾未上市公司诈骗案频传,熟悉新创事业投资的专家归纳发现,值得投资人注意的是,公司尚未营运即向大众募资、或是编制长达数年亮丽财测,极可能是诈骗案件,盼投资人投资时务必睁大眼睛、仔细评估、勿存贪念、做好风险控管,虽是老生常谈,也是获利的不二法门。

据中央社二十一日报导,最近未上市公司吸金诈骗案频传,投资人血本无归。熟悉新创事业投资的专家归纳发现,公司尚未营运即向大众募资、或是编制长达数年亮丽财测,极可能是诈骗案件,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新创事业风险极高,不适合一般投资人介入。

九0年代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未上市股票开始受到注意,投资人如果挑中黑马股,获利惊人。不过,在赚钱容易的时代,也给予不法份子诈财机会,最近立委揭发华象科技、钜晶科技等多起未上市公司非法吸金掏空案件,许多投资人受害,血汗钱化为乌有。

归纳这些公司诈骗惯用手法,不外乎标榜高科技、虚报财测、名人背书,并宣称即将上市上柜,不断释放利多,骗取投资大众的金钱。

行政院开发基金过去曾接到钜晶的投资申请,不过,开发基金深入评估公司主持人、合伙人及产品技术后,发现技术集中一人身上,且公司尚未营运但股条已在未上市盘满天飞,开发基金认为情况有异,因而回绝。

投资新创事业经验丰富的开发基金指出,投资本身就有风险,尤其是投资创始公司,有些公司一开始就存心诈骗,这是最糟的情况,其他有些公司成立了但未成功,这也是一种风险。

开发基金指出,“万事起头难”,公司成立之初几乎都会遇到困难,一定是靠几个合伙人或经营团队齐心度过难关、解决争议,反之,太多人参与的公司很难成功。因此,公司尚未营运生产,即向不特定的大众募资,甚至已有股票交易,都是不正常的情况,极可能是诈骗行为。

开发基金表示,投资新创事业风险高,不适合资金有限的一般投资人,除非是资金充裕、有十分把握,否则最好不要投资,如果真要投资,也要有“即使损失也无所谓”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要抱着高报酬的美梦。

开发基金建议,民众如真要投资,可针对产品技术、负责人信用、经营团队能力、股东结构、营运计划是否合理等项目进行评估。投资人更可进一步思考,产品是否真的值得生产?是否有利基?竞争者为何?

开发基金并认为,会计师只是查核公司资金,公司是否经营,不是会计师业务,因此,投资人不能完全以会计师财报作为投资依据。此外,一家公司由名人担任负责人,但名人却不熟悉公司产业,民众要特别小心。

有鉴于未上市公司诈骗案频传,财政部将研修法规,对于有公开发行之名却不履行义务的公司,经一定程序处理,将主动注销其公开发行资格,并在网站上公开这些公司及负责人名单。财政部长李庸三表示,查不到财报的公司,最好不要投资。

一位熟悉未上市股票交易的投资人提醒,通常将投资资料邮寄、传真到民众家中的公司投资案,或是亲朋好友介绍买卖的股票,常属于直销商股票,最好不要胡乱投资,且这些资料常编制未来数年亮丽财测,这是不合常理的情形。

其实,投资本来就有风险,投资陷阱时有所闻,未来诈骗模式恐怕会更精进,防不胜防。投资人在做投资抉择时务必睁大眼睛、仔细评估、勿存贪念、做好风险控管,虽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投资最高教战守则,更是获利的不二法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国民党立委指南向政策完全失败吁勿逆势操作
成功吸引外资港全球第二
中国投资:南洋岛国认钱不认人
开发中国家跨国公司五十大台湾两家上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