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陷阱頻傳 專家歸納慣用法投資小心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2日訊】在投資陷阱時有所聞,台灣未上市公司詐騙案頻傳,熟悉新創事業投資的專家歸納發現,值得投資人注意的是,公司尚未營運即向大眾募資、或是編製長達數年亮麗財測,極可能是詐騙案件,盼投資人投資時務必睜大眼睛、仔細評估、勿存貪念、做好風險控管,雖是老生常談,也是獲利的不二法門。

據中央社二十一日報導,最近未上市公司吸金詐騙案頻傳,投資人血本無歸。熟悉新創事業投資的專家歸納發現,公司尚未營運即向大眾募資、或是編製長達數年亮麗財測,極可能是詐騙案件,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新創事業風險極高,不適合一般投資人介入。

九0年代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未上市股票開始受到注意,投資人如果挑中黑馬股,獲利驚人。不過,在賺錢容易的時代,也給予不法份子詐財機會,最近立委揭發華象科技、鉅晶科技等多起未上市公司非法吸金掏空案件,許多投資人受害,血汗錢化為烏有。

歸納這些公司詐騙慣用手法,不外乎標榜高科技、虛報財測、名人背書,並宣稱即將上市上櫃,不斷釋放利多,騙取投資大眾的金錢。

行政院開發基金過去曾接到鉅晶的投資申請,不過,開發基金深入評估公司主持人、合夥人及產品技術後,發現技術集中一人身上,且公司尚未營運但股條已在未上市盤滿天飛,開發基金認為情況有異,因而回絕。

投資新創事業經驗豐富的開發基金指出,投資本身就有風險,尤其是投資創始公司,有些公司一開始就存心詐騙,這是最糟的情況,其他有些公司成立了但未成功,這也是一種風險。

開發基金指出,「萬事起頭難」,公司成立之初幾乎都會遇到困難,一定是靠幾個合夥人或經營團隊齊心度過難關、解決爭議,反之,太多人參與的公司很難成功。因此,公司尚未營運生產,即向不特定的大眾募資,甚至已有股票交易,都是不正常的情況,極可能是詐騙行為。

開發基金表示,投資新創事業風險高,不適合資金有限的一般投資人,除非是資金充裕、有十分把握,否則最好不要投資,如果真要投資,也要有「即使損失也無所謂」的心理準備,千萬不要抱著高報酬的美夢。

開發基金建議,民眾如真要投資,可針對產品技術、負責人信用、經營團隊能力、股東結構、營運計畫是否合理等項目進行評估。投資人更可進一步思考,產品是否真的值得生產?是否有利基?競爭者為何?

開發基金並認為,會計師只是查核公司資金,公司是否經營,不是會計師業務,因此,投資人不能完全以會計師財報作為投資依據。此外,一家公司由名人擔任負責人,但名人卻不熟悉公司產業,民眾要特別小心。

有鑒於未上市公司詐騙案頻傳,財政部將研修法規,對於有公開發行之名卻不履行義務的公司,經一定程序處理,將主動註銷其公開發行資格,並在網站上公開這些公司及負責人名單。財政部長李庸三表示,查不到財報的公司,最好不要投資。

一位熟悉未上市股票交易的投資人提醒,通常將投資資料郵寄、傳真到民眾家中的公司投資案,或是親朋好友介紹買賣的股票,常屬於直銷商股票,最好不要胡亂投資,且這些資料常編製未來數年亮麗財測,這是不合常理的情形。

其實,投資本來就有風險,投資陷阱時有所聞,未來詐騙模式恐怕會更精進,防不勝防。投資人在做投資抉擇時務必睜大眼睛、仔細評估、勿存貪念、做好風險控管,雖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是投資最高教戰守則,更是獲利的不二法門。(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民黨立委指南向政策完全失敗籲勿逆勢操作
成功吸引外資港全球第二
中國投資:南洋島國認錢不認人
開發中國家跨國公司五十大台灣兩家上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