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趣闻】范仲淹论“手滑”

文/宋宝蓝
范公当年说了一个词“手滑”。多年以后,另一大臣考证《资治通鉴》,找到了“手滑”说法的源头。(Paolo Marzio/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844
【字号】    
   标签: tags: , ,

盗贼入侵,地方官非但不抵抗,反而筹集钱财,厚赠群盗。此事引起朝廷震怒。是否要诛杀地方官?当着宋仁宗的面,范仲淹富弼争论起来。罢朝后,富弼怒问:“你要作佛吗?”范公笑着劝慰他,其中说了一个词“手滑”。多年以后,另一大臣考证《资治通鉴》,找到了“手滑”说法的源头。

宋朝时,高邮是淮南的交通要道,朝廷在此地派驻军队镇守。庆历三年(1043年),一群盗贼剽劫淮南,将要路过高邮。当时的高邮知军是晁仲约。他揣测,凭着官军的力量无法阻挡,于是以官方的名义下了一道文告,谕告当地的富裕百姓捐献金帛财物,牲畜,备办佳肴美酒,派人犒劳盗贼。晁仲约厚赠盗贼礼物,对方满心欢喜地收下后,就径直离开了,没有再去劫掠行暴。

此事传到京师后,引发朝廷大怒。富弼主张诛杀晁仲约,以正国法。而范仲淹想要赦免他。在宋仁宗面前,二人激烈地争论起来。

富弼说:“盗贼公然劫掠,而守臣不能应战守护一方,反而使百姓筹集钱财馈赠盗贼,按照国法理当诛杀。若不处决,以后郡县就没有大臣肯守护地方了。我听说高邮的百姓痛恨盗贼,恨不得吃了他们的肉,愤怒之情难以言表。”

范仲淹说:“倘若郡县兵械准备充足,足以迎战防守,遇到盗贼攻击,却不抵御,又进行贿赂,按照国法确实应当诛杀;然而,高邮没有足够的兵力武器,遇到盗贼袭击,事态情有可原。屠戮大臣,恐怕不是制定国法的本意。筹集一些财物,能够免于杀掠,或有庆幸之处。至于说,百姓愤怒到要吃盗贼的肉,这个传闻实在太过了。”

宋仁宗听到这番话,心中释然,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晁仲约由此幸免一死。

罢朝之后,富弼心里非常愤怒,对范仲淹说:“如今我们正要弘扬律法,你却多方阻挠,这样如何治理百姓?”,又说到:“范六丈,你是要作佛吗?”(范仲淹在家排行老六,通俗地说,“六丈”就是“六大爷”的意思。)

范仲淹笑着说:“怎么说作佛呢?我的话是有道理的。你稍安勿燥,我给你说一下。”接着,他悄声地说道:“自从大宋开国以来,历朝皇帝都不肯轻易诛杀大臣,这本来是一件盛德之事,怎么能轻易破坏?我和你在同僚之间,同心同德者没有几人。皇帝的意愿游移不定,这么轻易引导人主诛杀大臣,那么日后一旦手滑,即便是我们也不能自保。”

范仲淹不希望破了例,也不希望富弼身为朝臣引导天子滥杀大臣。一旦天子习惯了,哪天做出失误的决定,大臣就会遭殃。富弼听了,终是不以为然。

后来,范仲淹到陕西赴任,富弼出任河北。因范公自请镇守边关,富弼从河北回来,富弼来到国门,但是守城者接到命令,不准放富弼进去。

富弼反复揣测,始终想不明白朝廷的意思,整夜惶恐,难以成眠。他绕着床铺,感叹地说:“范六丈真是圣人。”手滑,则是说一个人惯行某事,任意而为,难以自制。

追溯“手滑”的来历,北宋大臣吴开考证了《资治通鉴》。

大唐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驾崩后,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与宰相李珏、杨嗣复要立皇太子李成美为帝。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了李成美,改立李瀍(后改名李炎),是为唐武宗(814年—846年)。在他们的谗言下,唐武宗下令赐死李成美,诛杀杨贤妃、李溶,以及刘弘逸、薛季棱。又派使者前往潭州,诛杀杨嗣复和李珏。

岐阳公主的驸马杜悰(794年—873年)获悉消息,急忙骑上快马,一路飞驰,去见李德裕,说:“天子年少,刚刚即位,凡事不应当手滑。”

因此,李德裕与崔珙、崔郸、陈夷行上奏,说服了唐武宗改变心意。唐武宗派人追回了使臣,杨嗣复和李珏得以保全。

参考资料:
《智囊·远犹》卷二
《优古堂诗话·手滑》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5
《旧唐书》卷18/卷176@*#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宋朝建国之初,为了惩戒藩镇的弊端,开始在各州设置通判,通判不是知州的副官,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所以常常和知州争权,通判的理由通常是:“朝廷派我来监督你的。”因此,州郡长官跟通判往往不和。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钱昆,世代都是余杭人,曾担任少卿,非常喜欢吃螃蟹。钱昆曾要求外放为州官,有人问他希望到哪里任职?他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没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苏东坡有诗咏叹云:“欲问君王乞符竹,但忧无蟹有监州。”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战国人,是韩国的公子,善于著书立说,但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受业于儒学大师荀子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
  • 关于“卧薪尝胆”的故事,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反败为胜。而吴王夫差亡国前亦有先兆。
  • 阮籍身处魏晋之际,原本有救助世人的志向,但天下纷乱,知名人士少有能保全性命的,阮籍因此不参与世间人事,经常喝酒畅饮。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晋武帝)提亲,让阮籍的女儿嫁给他,阮籍连续大醉六十天,司马昭无法与之交谈,只好作罢。有一回,官员说有儿子杀了母亲的,阮籍说:“哼!杀父才可以,竟然还杀母啊!”在座的人责怪他失言。司马昭说:“杀父是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怎么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父是禽兽这类的人,杀母则禽兽不如了。”众人心悦诚服。
  • 王维《长江积雪图》
    宗悫的叔父宗炳品行清高,但不愿做官。宗悫年少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大风)破万里浪。”宗炳说:“你若没有大富大贵,也将会光耀门楣呀!”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时,当晚就被强盗打劫,才十四岁的宗悫挺身而出对抗盗贼,让十几个盗贼四下溃散,不得进屋。
  • 南朝刘宋时,东阳无疑所撰写的《齐谐记》中记载,三国时魏国当阳县人董昭之,一日,乘船过钱塘江,船行至水中央,见到一枝短芦苇上有一只大蚂蚁惊惶的来回奔跑,怕被淹死。董昭之心生怜悯,用绳子套住芦苇,拖引到岸边,蚂蚁沿着绳子爬上岸。这天夜里,他梦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带着百来个人,来向他道谢说:“我是蚁王,不慎掉入江中,承蒙您的救助,为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如果有急难,可以告诉我,当尽棉薄之力。”
  • 唐朝开国公主:平阳昭公主,她一手建立了娘子军,娘子关也因她而得名,而且她是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用军礼下葬的公主。
  • 程颐与其兄程颢(明道先生)同受业于学者周敦颐(被尊为理学始祖),二程学说理论相近,后人集二人学说编成《二程全书》,称其学派为“洛学”。
  • 东汉末年,杜畿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遇天下纷乱(董卓之乱),弃官避难荆州,汉献帝建安年间才回来。《傅子》记载,杜畿从荆州回来,到许昌(今属河南)见到侍中耿纪,两人整夜长谈。尚书令荀彧(yù,ㄩˋ)住在耿纪隔壁,夜间听到杜畿之言,感到惊异,天亮派人告诉耿纪:“有才能优秀的国士却不推荐,你如何位居侍中之位呢?”等见到杜畿,荀彧相知有如旧识老友,于是向朝廷推荐他。
  • 晋国大夫栾书、中行偃派人杀了晋厉公,迎立十四岁的孙周为国君。大夫们在清原迎接时,孙周说:“我本来不希望回来做国君,虽然事已至此,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你们责求国君,使他献出生命,立为国君却不听从国君的命令,又何必要国君?那么两三个人要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共同顺从国君,才是神所福佑的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