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七虞(1):西山精卫 东海麻姑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宋 马和之《麻姑仙像》局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09
【字号】    
   标签: tags: , ,

【原文】

xī shān jīng wèi ,dōng hǎi má gū 。
西山精卫,东海麻姑。

ㄒㄧ ㄕㄢ ㄐㄧㄥ ㄨㄟˋ,ㄉㄨㄥ ㄏㄞˇ ㄇㄚˊ ㄍㄨ。
西山精卫,东海麻姑。

【注释】

(1)精卫:古神话中的鸟名。白喙赤足,首有花纹。据说为炎帝幼女,名女娃,游东海时溺死,化为“冤禽”,名叫精卫,常衔西山的木石填海。
(2)麻姑:古神话中的女神仙名。东汉时曾受王远召请,降于蔡经家。曾三次经历东海变成桑田,是道教所尊长生不死的仙人,故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后世多以“麻姑献寿”做为祝寿之礼。

【语译】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人物故事】

精卫

明《三才图会》13鸟兽——精卫。(公有领域)

中国北方有一座发鸠山,山上有许多柘(zhè,ㄓㄜˋ)树。有一种鸟的样子像乌鸦,头上有花斑纹、白鸟嘴、红脚,会发出“精卫”般的叫声,所以就以它的叫声来命名,叫做“精卫鸟”。

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天,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小心溺毙,女娃因为无情的东海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它的魂魄变成精卫鸟,在汹涌的海面上来回飞翔、悲鸣,不停的地用嘴衔西山的小石头、小树枝投到东海里,一心想把东海填平,以化解心中的怨恨。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力量虽小,但意志坚定。(《山海经‧北山经》)

麻姑

清 任薰 麻姑献寿图。(公有领域)

王远,字方平,修道成仙之后,有一天准备到括苍山,经过吴郡,住在蔡经家。因见蔡经具仙骨,便教导他尸解(遗弃形骸而成仙)方法后离开。蔡经尸解后十多年,忽然回到家中,变得年轻健壮,他告诉家人王远即将来访,说完就离开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王远尚未降临蔡经家之前,就听到金鼓箫管人马的声响,却看不见王远一行人在哪里。随后,王远到达,中等身材,面色发黄,少髭须。头戴远游冠,穿红衣服,身上佩带饰有虎头的皮囊、五色绶带,腰间悬挂宝剑。他乘着由五条颜色各异的龙所驾的仙家羽车,随从前导后从,队伍壮美盛大,从天而降,停留在院子上空。不久,随从的官员都隐去了,不知去哪里,只见王远独自端坐。

王远见了蔡经的父母兄弟之后,便派人召请麻姑。麻姑回话说,因奉天庭诏命必需巡视蓬莱山,待巡视完毕,必亲自前来谒见。大约二个时辰左右,先听到人马箫鼓的声音,随后麻姑到达,蔡经全家出来拜见。麻姑是个外表看似十八九岁的美丽女子,她的手指甲像鸟爪一样,头顶正中梳了一个发髻,其余长发披散直垂到腰际。她的衣服饰有花纹,虽非锦缎,却光采夺目,非人间所有。麻姑入内拜见王远,王远起立相迎。二人坐定之后,随心变出厨房珍馐,杯盘都是金玉所制,食物多半是各种花果,香气满溢内外。剖开干肉食用,就像用松柏炙烤过,据说是麒麟的肉干。

麻姑说:“自从上次迎侍您以来,已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那里的水,比昔日相会时大约少了一半,难道东海又要变为山陵陆地吗?”王远叹息说:“古代圣人都说,海中又要扬起尘埃了。”麻姑想见见蔡经的母亲及女眷,当时蔡经的弟媳刚生产完数十天,麻姑一见就知道了,说:“啊!暂且留步,不要上前。”麻姑要了少许的米,撒在地上祛除污秽,再看撒在地上的米都变成了珍珠。宴会完毕,王远、麻姑凌空而去,离开时仙乐阵阵,与下凡时相同。

后世“沧海桑田”、“东海扬尘”的成语典故,即来源于此。因为麻姑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神仙,所以后世常以她为长寿的象征。(《神仙传‧卷三‧王远》)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