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中华文化.学术.隐逸高士

游荡二十年 怎能成一代大师留名千古?

颜氏家训.勉学
作者:允嘉徽
汉末晋初大学者皇甫谧一生最爱的书是《孝经》。图为宋人书画孝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14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汉朝末年乱世流离。毁坏淹没了许多上古宝贵的典籍文书,幸有几位汉末到魏晋时代的人,及时搜罗古籍,或从断简残篇中纂辑经典原文,加以考订整理汇编,留给后世极重要的经典著作,皇甫谧(士安)就是其中一位。

二十岁浪荡儿  脱胎换骨

《颜氏家训.勉学》篇说皇甫谧二十岁才学习《孝经》、《论语》,虽然年少误入歧途老大才觉悟,但最终成了大儒。[1]在皇甫谧二十岁前,人们可以不学无术的放荡少年来形容他。因为养母(叔母)说入心的几句话,让他幡然悔悟,从此立志向学,脱胎换骨。他废寝忘食阅尽百家书,有人劝他读书不要过度,将损耗精神,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生命长短自有天定)”果真的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一生清静玄默立一家风骨。

皇甫谧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生年六十八岁,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他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终身隐居不仕,潜心整理古籍和著作,给后代留下益世指南,对后人的身心修养都有很大裨益。

皇甫谧出身东汉名门世家。六世祖皇甫棱为定襄太守、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曾祖父是汉代太尉、征西将军皇甫嵩,祖父叔献曾任灞陵令,到了父亲叔侯这一代举孝廉,是比较没落了。他的亲族都是累世富贵之人,就他一身独守寒素,不出仕不当官,推辞一切推举和皇上征召,以写书、编书为乐。古人曾赞扬晋代著书榜上,无人能出皇甫谧之右。

皇甫谧生后丧母,从小过继叔父家,年少时好像脱缰野马,与村童嬉游习兵戏,无心向学,人人把他当作痴儿。养(叔)母任氏很疼爱他,眼看着快要二十岁的士安依然游手闲荡无所事事,心中着急如焚,恨铁不成钢。有一天,皇甫谧得了瓜果,欢喜地送给叔母。这时,叔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孝经》说,即使奉养父母三牲,犹为不孝。”继续又说:“古代孟母三迁教育孟子成人,曾子的父亲杀猪教他守信,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吗,为何你这般愚钝呢?修身好学的好处,都是你自己得呀,对我又有何益呢?”说着说着,泪流涕下。皇甫谧受到养母感动,激励了向上的心。年过二十,才入乡师之门学《论语》、《孝经》,从此钻研学问,日日勤学精进判若两人。

清 金廷标《孟母移居》。(台北 故宫博物院提供)

他死前留下遗言,气绝时只以三重蘧蒢草席裹尸,选不毛之地下葬,随葬只要《孝经》一卷,以示不忘孝道,其它的身外之物什么也不要。可见养母对他的恩情、对他的激励在他心中的份量,而他不与俗同流的处世精神与风格也自然显现。

隐逸不仕 玄晏先生风骨

皇甫谧一生淡薄名利不当官,崇尚清素简朴的古人之道。他一生以著述为业,仕途的名利对他来说若尘埃一般,几度受征召,他外出避召,受举贤良方正,他也一样不受,倒是转而上表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就送了一车书给他。

虽然他在中年后得了风湿关节炎,身体病弱,仍然手不释书,古今之书、百家之见,只要想办法能入手的无不综览,并且整理纂辑古书。他编写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等书卷,给后人留下许多为人处世的精神风范。他还有《元晏先生集》、《皇甫谧年历》等著作。除此之外,他编撰的医学用书《针灸甲乙经》,至今还是针灸医学的宝典、实用指南。

他的行止操守清高,坚定不移。他姑母之子梁柳当上城阳郡太守,将上任时,有人建议皇甫谧去饯行。皇甫谧答道:“梁柳还未当官时来找我,我呢不管他来或走,送迎都仅到门边不出大门,吃的不过盐菜,因为我家贫不用酒肉款待他。现在他当了郡守我就去送他,这表示我眼中看重的是城阳太守这个职位,而不是他本人,这反而是对他本人的轻视,岂能合乎古人之道呢!”

盐菜待客也真诚。 (pixabay)

他也是文学鉴赏名家,曾为左思三都赋作序,令其声名大作,改变时人的评价。《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左思作的《三都赋》初成时,时人讥笑批评的很多,让左思闷闷不乐。后来他拿给人看得到建议说:“你的文才很高,然而文名未重于世,不妨经高名之士评点评点。”于是左思乃询求皇甫谧的意见。皇甫谧读了《三都赋》后,不禁嗟叹,就为他作叙。[2]从此,先前那些批评的人,怀疑左思才华的人,也纷纷跟从皇甫谧,改口称赞他了。

元代诗书名士张雨有一诗颂此事:“三都一序争传赋,借重西州皇士安。惭愧山图经品藻,苦心留得后人看。”由此可以见到皇甫谧的学养、对文学的品味,受到当时人高度敬重,领导风流,历代流传。

编著针灸经典 克服万难嘉惠后世

皇甫谧临去世之年(公元282年),他纂辑整理古医学书籍,考订完成《针灸甲乙经》十二卷,完成出刊了。这《针灸甲乙经》详细记载各经络各穴道位置、病症与治疗取穴,以及各穴应如何下针的方法,是第一部系统的针灸经典,至今仍然是针灸学的实用指南。这部书的完成可以看到他不畏难的精神和深刻的治学功夫。

在晋代之前谈到针灸内容的医书,文字深奥而且各自文章中常有不一致的错误,加上当时有些古书是竹木简册秘宝,所以参考书奇缺。皇甫谧编撰时一一克服了这些巨大的困难,他穷搜博采,找到了大量的资料,然后,将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素问》、《灵枢》(即《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完成了针灸学规范的巨著《针灸甲乙经》,即《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这部书也传到国外,特别受到日本和朝鲜的重视。[3]

高士咏

皇甫谧虽不是专业医学家,然而用功深厚编纂了针灸医学经典,嘉惠后代二千年。后代崇尚皇甫谧一生高尚志节名士风流,也以他的号“玄晏先生”喻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之士。唐人吴筠有诗《高士咏其四十六玄晏先生》反应了他志于学和清高无求的人生:

士安逾弱冠,落魄未修餙。一朝因感激,志学忘寝食。

著书穷天人,辞聘守玄默。薄葬信昭俭,可为将来则。

注释:

[1]《颜氏家训.勉学》篇:“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
[2]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有一段评说:“左思奇才,业深覃思(*深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映衬了皇甫谧品赏高见。
[3]据【新医药周刊第2485期】:南北朝时期,梁文帝将《鍼经》(*针经)赠与日王钦明;南北朝时僧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等医书160卷东渡,为中国针灸学传播于日本的先驱者。

参考书:
《旧晋书九家辑本》
《王隐晋书》
《晋书》
《颜氏家训》
《太平御览》
《世说新语》
《文心雕龙》
@*

-点阅【 璀璨中华文化 】的亮点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陶潜长大后,父母年老,家境贫穷,被起用为州祭酒。陶潜不堪担任吏职,不久自己辞职回家。州官又招他当主簿,陶潜不去,种田自给,于是得了营养不良。
  •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著名贤母的故事,其实古代严父教子的故事也非常多,与母亲不同的是,父亲们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多以“家训”、“家书”等方式劝戒子孙。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名臣大儒都留有家训。“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 古人云,文以载道,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除了还有着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华夏各族的混血后,轮廓不清、面目模糊的亚裔形象,我们对古圣贤们孜孜以求和祖辈们谆谆教诲的文字所载之道知晓多少呢?对那些精美绝伦的古器物,意境幽远的古字画背后的内涵领悟几分呢?当我突然明白那莫名的感动正是来自于早已融入我骨血的中华文明时,我知道我需要找到一把钥匙来开启这中华文明的宝藏,来汲取来自于古圣贤和先辈们传承的宇宙生命之道。
  • 读《教子篇》,对照中国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深感先人们早已预警我们会出现的问题,并且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了。
  • 《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内容广泛,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又结合了之前的诸多历史典故和当时的各地风俗、社会现象,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的色彩,读来倍觉亲切,但内涵深远,实在是值得作为后辈的我们仔细研读的。以笔者现在的能力和所做的这一点读后感,绝对不能为读者带来其全貌,但愿抛砖引玉,能够引起读者们的兴趣,亲自来探索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路径,最终能真正领略到华夏瑰宝的魅力。最后就以《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片段的研读来与大家共勉吧。
  • 下面介绍的近代流传下来的老一辈人总结的30条家训,即使对于我们今天的爸爸和子女也会有很多裨益。它涵盖日常生活中的仪态、尊老、用餐、倒茶、做客等诸多方面,你都听过几条?对照自己做到了几条?
  • 启慧美德才艺中文学校,位于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其提供的启慧书院国学经典践行班,深受广大华人家长的称赞。经过学习,儿童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增长了才艺,开拓了视野。本文谈及阅读经典著作对儿童身心的帮助。读经典和不读经典,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读经典和不读经典,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 一个家庭里有了好的风气,会对人心起到很好的安顿作用,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 成长为有良好家教修养的人,那么中国文化中有哪些良好的门风家训呢?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