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徘徊175水平 七大指数调整

【楼市动向】为何审计未能提升政府效率?

人气 23

【大纪元2020年05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勤智香港报导)反映二手楼价走势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75,按周回调0.51%。分区指数除新界东靠稳微升0.07%,港岛、九龙及新界西则分别调整0.62%、0.35%及1.43%。其余领先指数亦全线下跌,大型单位、中小型单位及大型屋苑指数分别下跌0.27%、0.56%及0.6%。中原经纪人指数(CSI)最新报67.57,按周再升2.44个百分点。

二手楼价指数在过去两个多月于175水平徘徊。虽然本周指数下跌,但因数据滞后,未及反映4月底5月初市况转旺的情况。本地疫情基本受控,代理人情绪指数升至67点以上,预期二手楼价短期趋升。有地产代理对后市非常乐观,更预期今年楼价有机会创新高。

发展商贷尾销情转旺,过去周末售出170多伙,属两个月以来最旺周末。发展商正积极部署大型开售,上月份申请预售楼花的项目总单位数目超过3千6百伙,创近两年新高。永泰地产于屯门青山公路新盘开售,平均呎价近1.25万,迷你单位开则令首张价单全数低于400万,可做九成按揭。新地新盘Wetland2亦准备开售,最细单位只有282呎,细绝天水围区。楼价长期远超负担能力,发展商将货就价,压缩空间,新界区一手㓥房新供应陆续有来,市民即使搬进新界区亦未必可以改善住屋空间。

成交不足导致部分屋苑呎价波幅扩大。(资料来源 – 土地注册处)

长策无效政府欠交代

特区住宅楼价表现绝对是淡市奇葩,在经济萧条及疫情双重打击下楼价不但未见健康调整,还酝酿强力反弹。5月初至今已有十多个屋苑录得破顶成交。长策及双辣税已实施七年,未有解决楼价过高的问题,反之楼价在同一时期更上升近一倍。林郑之前放宽九成按保,武汉肺炎令全球央行量化宽松,利率在可见将来亦不可能回升,供应又将出现断层,既然长策加调控长期不能遏止楼价上升,有什么理由相信继续现行政策可令楼价回到合理可负担水平?

当然有人相信失业率上升及经济不景会影响楼市,但问题是楼市早已成为极度奢侈品市场,与绝大部分失业或收入减少人士无关。政府正计划重启经济,下一波肯定是放宽大陆自由行,届时外来买家反弹,还有什么可以压住楼价上升?相关政策局官员欠市民一个清晰交代如何令楼价回到合理可负担水平。

政府部门视审计如无物

警务处助理署长陶辉近日被传媒爆出住在西贡碧水新村“牌照屋”,更怀疑涉及违规改建,有记者在现场调查时被指“游荡”而被捕。按现行法例,“牌照屋”登记人不能更换,亦不能转租及转售。传媒又发现隔邻牌照屋更改建成出租旅馆,有违反旅馆条例之嫌。地政处后知后觉,事后才上门调查搜集证据。审计署于17年发表寮屋及持牌构筑物的管理审计报告,早已指出监察制度缺乏成效,没有按照指示巡查,令人怀疑三年来地政总署没有因应审计报告改善执行力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被传媒揭发前两间居所有僭建物,他称警觉性不足可以做得更好,间接承认僭建。另一传媒又揭辅警总监西贡村屋亦怀疑有僭建及霸占官地。

读者应还记得当年林郑月娥作为发展局局长,豪情壮志表示要处理僭建问题,结果不了了之。今天只要走进新界各处目测,僭建物多的是。僭建越揭越有,且不少涉及公职人员,梁振英、唐英年、郑若骅均牵涉僭建。

审计署早于12年发表报告,指大部分非法占用政府土地都是传媒和市民投诉而被揭露,地政总署未有采取有效执法行动,事隔八年,情况未见改善。上周,审计署又再出招,指地政总署处理短期租约管理不善,5千多份短期租约,占地2千4百多公顷,当中竟然42%租约续租逾20年,最长临时租约长达55年,署方并无记录长时间获准续租的原因,在处理违反租约条件耗时过长,并向地政总署提出16项建议。

短租竟变作永久续租,用地欠缺规划,租用土地制度不透明,监察乏力,管治之无能实在匪夷所思。政府一边喊缺地建屋,一边任由土地资源被浪费,纵容违法行为,对特权阶级横行霸道视而不见,广大市民则捱贵楼捱贵租,怎不愤慨?

五招加强审计效率

政府部门对审计报告嗤之以鼻,笔者提出五大建议,以免审计署资源被白白浪费。其一,各部门在审计前必须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将自身问题连同改善计划告之审计署然后才进行审计。这做法有几个好处,一方面是提升各部门自身管理意识,为应有职能负责。另一方面,审计便可集中资源评估报告不足之处及针对未有在报告提及的问题,若审计后亦有重大发现而未在自我评估报告内,应视作严重管治失当,以失职处理。

其二,审计报告经常有一大堆建议,但绝大部分没有设立可量指标,亦没有时间框架,给予政府部门过大解读空间,市民更无法得知何时问题得到改善。既然审计成效不彰,所有建议就要加上客观指标,避免部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执行,亦方便日后跟进。

其三,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项目,应该加强审计。审计署甚至可以考虑设立平台,让公众提出议题,按公众关注程度作出审计。房屋及土地是“重中之重”,审计应针对性加大审计范畴,更加频密进行。翻查记录,涉及规划署上一次审计已是13年,房屋署是16年,明显力度不足。

其四,审计署应该有一个跟进制度,针对已进行的审计,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提交进度报告并予以公开。只有公众压力才可迫使政府部门落实执行。

其五,所有审计报告最后一段都是局长或署长背书认同报告。审计报告建议长期未见落实,但从未听闻有任何人因此而遭到处分或责备,问责制必须适当延伸,否则审计报告只是无牙老虎。政府架构内审计已是最后一道防线,没有部门监察审计署。唯一可行的监察方式是立法会向审计署查询,如何设定审计议题及如何跟进审计报告的落实。

※※※ ※※※ ※※※

审计的目的是确保公帑及资源用得其所,政府各部门履行相关责任。相较于其它政府部门,审计署尚算称职,但仍有巨大改进空间。笔者最担心的反而是中共政权不能容忍任何揭露政府部门疮疤的行为,利用各种手段将审计署变成“唱好”政府的部门。审计防线一失,特区政府进一步走入极权统治。◇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楼市动向】储钱上车该如何部署投资?
【楼市动向】首置计划成港人港地2.0
【楼市动向】政策扭曲资助房屋成奇葩
【楼市动向】投资住宅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