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从动画到油画家 廖宜常用画笔找到生命出口

“洄”廖宜常油画个展,2日举行开幕茶会。(廖素贞/大纪元)
人气: 5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0年08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北漂青年廖宜常即日起在百年宅邸的三秀园举办他在云林故乡第一次的个人油画展“洄”。 展出他返乡一年多来实地速写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他离乡20多年魂牵梦萦的故乡景象,有绿色稻田、乡间老屋、溪流田野,夕阳下的天光景色,他用画笔描绘故乡的美,及对故乡的思念,展期从8/1日起到 8/30日止。,地点在大埤乡的三秀园雅集文化协会展览室,每周四-周日10:00-17:00,欢迎对油画有兴趣的朋友前往观赏。

百年宅邸三秀园的一角。
百年宅邸三秀园的一角。(廖素贞/大纪元)

发现喜欢涂鸦的自己

廖宜常,1974年生,云林县二崙乡人,从小跟着父母在台北长大,小时候最喜欢过年的时候及寒暑假可以回到乡下,和阿公阿嬷生活在一起,因此从小就很怀念乡下的风景,几年前,90多岁的阿公因病去世,对他冲击很大,更让他体认到生命的短暂,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我要的是什么?”

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电脑动画组毕业的廖宜常,曾任香港苹果日报影像设计主任、壹传媒动画、动画指导,瑞昱半导体、资深介面设计师,及展隽创意、产品设计总监兼共同创办人。廖宜常说:“过去的20年我都在做电脑绘图的相关工作,都在做别人要求的事情,从来没有自己的声音,直到阿公去世,我才意识到生命是很短暂的,我不希望自己空白的存在,没有留下任何足迹。”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廖宜常终于发现自己是那个从小就喜欢涂鸦的孩子。

重拾画笔 出国深造 坚持现场完成画作

开幕茶会,廖宜常分享他重拾画笔的心历路程。(廖素贞/大纪元)

为了重拾画笔,崇尚古典艺术的廖宜常,二年前(2017年)曾到西班牙巴塞隆纳艺术学院深造,接受最严谨的学院训练,他说:“在那里我看了很多城堡及不同的人种,但心系的还是家乡的稻田和红砖屋,乡下是我最好的回忆,所以去年我回来了,在西螺成立‘和平画室’。”从此开启了他踏访故乡写生之路。他一开始骑着脚踏车,到处写生,后来改徒步旅行,走到哪,画到哪。就这样在朋友介绍下跟三秀园结了缘,才促成了这次的画展。

廖宜常说,阿公的过世,也影响了他创作的方向,目前他的作品90%都是现场完成的,对他而言就是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只有在当下他才能把现场的感动及变化画下来。

画作最迷人之处

开幕茶会与会贵宾云集。(廖素贞/大纪元)

这次画展策展人,也是三秀园雅集文化协会总监傅恩弘表示,廖宜常在欧洲学画时,总是魂牵梦萦台湾的一切印象,如绿色的田野、乡间老屋、溪流田野,自从返回云林之后,这些想像中的事物都成了他的题材,而廖宜常的油画作品最迷人之处,在于景物霎时光影的捕捉,如阳光下的溪野、广阔田野上的光影折射,描绘的是画家对于当下气氛的感动。

云林县美术界资深老师陈诚说,从今天开幕茶会来宾之多,就知道廖宜常老师的画一定是很不错的,他的画有写实的、也有很细腻、很奔放的,无论在构图、空间、笔触、色彩都非常好,但因为都是小品,如果能够画大一点,就更能看出他的功力。

陈诚老师(左)致词赞赏廖宜常(右)的画作无论在构图、空间、笔触、色彩都非常好,连画框都非常的讲究。(廖素贞/大纪元)

萍风艺术学会创会会长穆绪荟老师说:廖宜常老师的画处理得最好的就是光线和阴影,从他的作品“密林”可以看出来:在密密麻麻的树林里,他把远近的空间处理得很好,在近处可以看到树影,远处可以看到从树梢上透进来的光线;不光是这样,他对夕阳、晚霞,霎那间的光线也捕捉得很好。

廖宜常(左一)和与会贵宾,陈诚老师(中)西螺国中校长许美珠(左二)世薪美术社 负责人陈建儒(右一)。
廖宜常(左)与萍风艺术学会创会会长穆绪荟(右)老师切磋画作。(廖素贞/大纪元)

穆老师更赞赏廖宜常的画风:他很平实,年轻人的绘画就应该这样,不要标新立异,或追求短暂的出风头,平平实实的画,画久了就会把自己的精神画出来,每个人画到最后都不一样,可是廖宜常的画确有一股精神,就是充满生命力!从他的画可以看出来他有很扎实的基础,相信未来一定是个大画家。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