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避免疫苗缓打潮 台专家:应即时补偿

人气: 5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07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台北报导)台全国疫苗接种后死亡案件截至9日共累计352例,接种后死亡率高达百万分之113;虽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出,死因皆与疫苗无关,但社会上仍一度出现对AZ疫苗的缓打潮。对此,有专家认为,台湾“预防接种受害救济基金”的使用过于保守,不应纠结于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台湾“预防接种受害救济基金”是于1988年6月由卫福部(前行政院卫生署)所成立,藉由向疫苗厂商征收每剂疫苗新台币1至2元不等的经费,作为疫苗受害者无过失补偿的救济金。据卫福部“预防接种受害救济说明手册”指出,民众接种疫苗后若疑似发生不良反应、严重疾病、身心障碍或死亡等情况,可依法申请最高600万元的救济给付。

申请案若经受理,将由相关领域专家及社会公正人士组成审议小组,鉴定疫苗与受害情形是否有关,以决定是否核予补偿并审定给付金额。不过,从提出申请至收到正式结果通知,平均就要6个月。若通过审议,救济金还需再经约2个月的行政程序才会入账;若审议未过,不服者仅能依法提起诉愿,最糟的情况则是进入旷日废时的司法程序。

对此,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董事长、前卫生署长涂醒哲接受《大纪元》采访时指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这项基金要如何有效运用,因为社会上对免疫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过度讨论,而在讨论是否有害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产生有害的现象;但基金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疫苗本身所造成的危害,而是为了降低民众担忧不良反应而拒打疫苗所产生的危害。

“基金的使用过于保守”,涂醒哲对记者说。他建议,基金可分为2步骤使用,首先,若民众接种疫苗后死亡,不论是否与疫苗有关,都应即时给予少量救济金,以进行社会风险分担;因为光是研究因果关系至少就要花2、3个星期,但这段时间社会上的讨论就足以发酵、演变成社会事件,即使最后确定死因与疫苗无关,也无法逆转成形的拒打氛围。

其次,至于后续针对是否补偿的审议,涂醒哲认为,不应使用太强的因果判定。他说明,假设有9名审议委员,不一定要用绝对多数的表决方式认定是否有因果关系,建议可尊重每个委员的意见、专业看法,依照表决人数的比例给予补偿;例如,若9名委员中只有3人认为有因果关系,就可依3/9比例的金额给予补偿,目的是为了缓解民众的焦虑。◇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