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传”系列之十四:木华黎篇

【忠义传】奴隶变国王 大将木华黎的传奇

作者:兰音
成吉思汗画像和木华黎雕像(公有领域/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50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他是身份卑微、默默无名的奴仆,也是沉毅多谋、战功赫赫的大将,更是一人之下、世袭罔替的万户“国王”。在成吉思汗麾下的猛将中,他的起点最低,却取得最高的功名与成就。他就是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

成吉思汗对他的信任和重用,似乎更甚于第一“伴当”博尔术。他把木华黎和博尔术比作左膀右臂,又将统一半壁江山的重任托付给木华黎,和他一北一南共谋天下。

因此,蒙古的敌国金国都认为此人是蒙古的“权皇帝”,史家也称赞他“有太祖(成吉思汗)之风”。那么木华黎是如何做到的呢?

生而神勇 服侍英主

蒙古族的札剌儿氏部落,世代生活在斡难河的东岸。公元1170年的一天,一座帐子内,一股神秘的白气充盈缭绕,随之而来的便是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原来是勇士孔温窟哇的第三子木华黎降生了,神巫见到那神异的景象,便预言说:“此非常儿也。”

位于乌兰巴托的成吉思汗像及麾下大将木华黎(右)与博尔术(左)。(shutterstock)

这个“非常儿”长大后,变得像父亲一样勇力非凡。史书记载他:生得虎首虬须,面黑如墨;身长七尺,臂长似猿。为人足智多谋,又善骑射,据说他能张开二百多石的强弓,在蒙古草原上,雄勇冠绝一时。

不过,木华黎所属的札剌儿氏,在蒙古部族中属于奴隶身份,他成年后,父亲孔温窟哇就带着他和另一个儿子,投靠了自己的主人、当时的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孔温窟哇郑重许诺:“我把两个儿子献给您作奴隶,如果他们敢逃跑,就让他们遭受断脚筋、割心肝的处罚。”

蒙古人淳朴忠诚,不惜以重誓表明心迹。孔温窟哇本人,也是铁木真身边一位忠肝义胆的部将,曾追随铁木真征讨各部落,屡次立功。他的护主故事也是非常感人的。

有一次,投降的部落再次造反,铁木真只带着六个骑兵逃生,其中就有木华黎的父亲。途中缺少食物,孔温窟哇就捉来河边的骆驼,宰杀、烤熟了给铁木真充饥。敌军杀来,铁木真的坐骑意外暴毙,那五个人面面相觑,惊慌失措,只有孔温窟哇把自己的马让给铁木真,自己则以身挡敌,用性命换来铁木真死里逃生。

这样一个肯为主人牺牲自己的勇士,他对儿子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容许他们对铁木真有半分异心。木华黎也不负铁木真厚望,继承了父亲忠诚勇敢的性格,死心塌地侍奉、护卫在铁木真左右。

比如那一次,铁木真征战失利,木华黎和资历最老的博尔术一起保护着铁木真,在雨雪交加的夜里露宿荒野。他们一起为铁木真张开毡子,遮蔽风雪,一整夜都不曾移动足迹。

他还为铁木真挡过箭。一天,铁木真带着三十多骑兵在山谷中行走,仿佛有什么预感似的,他突然问大家:“如果在这里遇到敌人,怎么办?”大伙都回答:“由我们来抵挡。”果然,一群贼寇从山林中杀出,飞箭如雨,向铁木真袭来。木华黎一人当先,弯弓搭箭,射出三箭,连中三人。

贼首受到震慑,高声喊道:“射箭的人是谁?”木华黎朗声喊出自己的名字,手中动作却未停,从容解下马鞍,作为盾牌挡住满天飞矢,护卫着铁木真远离战场。贼寇失去目标,也随即散去。

克烈部的王汗密谋偷袭铁木真,消息走漏后,木华黎奉命讨伐。他连夜挑选精锐骑兵,偷袭王汗军营,大破逆贼。最后王汗仓皇逃窜,为部将所杀。此后,蒙古各部落首领闻风丧胆,纷纷前来归附。木华黎不仅救了铁木真一命,更为统一蒙古部落立下大功。

受封国王 征讨金朝

木华黎作为忠良之后,兼有救驾之功,他很快赢得铁木真的信赖,也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在征服泰亦赤兀部落后,成吉思汗对六位功臣大加赞赏,其中对木华黎的评价是:“战胜敌人,捕捉俘虏,摧毁敌人的锋芒,砍断逃敌的脚后跟,在骏马的尾上飘着云雾,在鬃毛上染上太阳的光辉,断线不遗,残针不弃,就是我的札剌儿人木华黎!”

成吉思汗于1205年挥军西夏、1211年征讨金朝,展开进军中原、一统天下的宏伟事业。木华黎起初跟随成吉思汗,在伐金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大纪元制图)

公元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上尊号“成吉思汗”,对麾下大将论功行赏。成吉思汗称赞木华黎和博尔术:“如今国内平定,主要是你们出的力。我有了你们,就像车子有了辕木、人体有了手臂一样。”

于是,两人分别被封为左、右万户,以及得到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在诸将中功勋最高。木华黎还另有封赏:世袭国王,位居众人之上,并管辖东部一大片土地。

成吉思汗于1205年挥军西夏、1211年征讨金朝,展开进军中原、一统天下的宏伟事业。木华黎起初跟随成吉思汗,在伐金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蒙古军大约有十万之众,一路所向披靡,打到了张家口的野狐岭附近。这时,金朝将领完颜承裕率领四十万大军,在野狐岭分据险要,打算凭借山势地利,阻挡蒙古军队。成吉思汗一眼就看出金军排兵布阵上的致命缺陷,实际是分散兵力,各路军队信息传递和互相救援的速度都会大打折扣。

成吉思汗决定集结重兵,采取强击战术,主攻岭上一处金军。木华黎分析形势后,建议:“敌众我寡,如果不拚死作战,是不容易攻破他们的。”于是,他率领一支敢死队作为先锋,策马横戈,高声呐喊着冲入敌阵。因山路崎岖,蒙古军纷纷下马步行,英勇作战,以高昂的士气大挫金兵。

紧接着,成吉思汗指挥主力,以更强大猛烈的攻势,继续冲杀。金军空有四十万众,因无法互相救援而人心涣散,兵败如山倒。蒙古军乘胜追击,漫山遍野地厮杀,最后金军死伤枕藉,陈尸百里之远。野狐岭一战,是蒙金力量的重大转折,也是历史上又一以少胜多的战例。

随后,木华黎继续转战于河北、山东、辽东各地,大军所到之处,战必胜、攻必取,从无败绩。在作战期间,他收降史天倪、萧勃迭等大族,平定张鲸、张致的叛乱,蒙古军士气更盛。金军难敌蒙古雄师,金帝甚至不得不求和。

经略中原 逝于军中

在长年的战争生涯中,木华黎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吉思汗对他也更为器重。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移师西方,进攻花剌子模。那么经略中原的重任,就需要托付给一位德才兼备、有勇有谋的心腹大将,木华黎成了成吉思汗心中的最佳人选。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移师西方,进攻花剌子模,将统一中原的重任全权托付给木华黎。(大纪元制图)

这一年,他再次加封木华黎为国王、太师;下赐誓券和黄金印信,并允诺他“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将蒙古东部各部落以及契丹、女真、汉族等大批军队划到他麾下,让他一力负责征讨金国的事务。

成吉思汗还特赐九斿大旗,晓谕诸将:“木华黎立此旗发号施令,如朕亲临。”九斿大旗,是成吉思汗出行专用的仪仗,象征着大汗的无上权威。木华黎得此殊荣,代表了他拥有几乎和成吉思汗同等的权力。

成吉思汗又郑重地告诉他:“太行以北,由朕来管理;太行以南,由你来治理。”这相当于把半壁江山全权托付给了木华黎。之后,成吉思汗返回蒙古筹划西征,木华黎则留在中原,作为大元帅,继续征金大业。

木华黎充分发挥蒙古骑兵骁勇善战的优势,顺利平定中原北方各大重镇。更重要的是,他虚心听取部下谏言,一改蒙古军劫掠、杀戮的作战策略,以仁义之师令各地势力诚心归附,展现出一代蒙古大将的风范。

早先攻打北京时,木华黎曾对守城军士拖延投降很不满,准备将其活埋。部下萧也先劝阻道:“北京是辽西的重镇,他们已经投降了还要活埋他们,以后还有人来投降吗?”于是木华黎平息怒气,善待降将,让他们继续镇守原地。此后,木华黎每到一处州镇,当地豪杰纷纷前来归附。

待中原平定后,汉将史天倪以王道向木华黎建议:“现在中原刚刚平定,如果大军所到之地,仍然放任士兵劫掠、夺取百姓财物,这违背了帝王关怀民生的心意。”古人常说,马上得天下,不能以马上治天下。蒙古军威震华夷,国势强盛,不能单纯以武力来管理帝国。

木华黎称善,即刻下令,禁止军队任何抢掠行为,并将俘虏的老弱送回乡里。蒙古军队军纪严明,面貌一新,中原的官吏、百姓也为之大喜。

公元1223年,戎马一生的木华黎在军营中含恨而逝。在这短短六年中,木华黎先后征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大部分国土,几乎荡平金军所有军力。然而遗憾的是,五十四岁的木华黎却在伐金事业即将成功的时候,患上重病,等不到金朝灭亡的那一天。

他临终前,对弟弟留下遗言:“我为国家成就大业,披甲持刀而战,将近四十年。东征西讨,我没有什么遗憾的,只是遗憾汴京还没有攻下来,你要为此继续努力!”这几句话,也是对木华黎一生功绩最好的总结。

后来有一年,成吉思汗亲自带兵打到凤翔,还伤感地对将士们说:“假如木华黎在世,朕就不用亲自到这里来了!”可见木华黎在成吉思汗心中的地位之重。

木华黎去世后,札剌儿氏的荣耀却没有结束,他的子子孙孙,名臣名将、栋梁之才辈出,史书也评价他的家族:“自古功臣贵胄之家,永保富贵者有之,却没有像札剌儿氏这样,高官贵胄如此繁盛的。”

英雄不问出处。真实的历史上,总有一些能人异士,其家世并不显赫,但是他们却能凭借非凡的眼光与才能,走出一条“逆袭”的传奇人生路。木华黎从一位奴仆做到国王之尊,大概是命运最传奇的一位。而他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鞠躬尽瘁、无怨无悔的赤诚,才是生命中最闪光之处,更为后世子孙确立了忠义的典范。

参考资料:《国朝名臣事略》《元史》《蒙古秘史》

点阅【忠义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初平元年(190年),因董卓专权乱政,天怒人怨,关东诸侯组织讨董盟军,揭竿而起。于是,各方势力相继登场,各路英雄纷纷出山,善计谋的运筹帷幄,精武艺的纵横沙场,怀大略的招贤纳士、开疆拓土。
  •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于是,一千多年后的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再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赵云在乱军肆虐、杀声震天的战场四方寻觅,打听消息,得知刘备两位夫人抱着阿斗,混在百姓中逃难。他登上长板坡,先救下甘夫人;又在一处烧坏的土墙下,找到抱着阿斗啼哭的麋夫人。敌军将至,赵云将马让与麋夫人,决定自己步行死战,保夫人和幼主冲出重围。但是麋夫人重伤之下,不愿拖累旁人,纵身投入枯井而死。
  • 在充斥着权谋与战火的汉末乱世,亲人会反目,盟友会背叛,如能遇到这样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是多么难能可贵。开谈忠义之士,岂能不说与蜀汉第一武将、义薄云天的关公关羽?他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义释曹操等等,无一不是三国迷心中的经典画面。不过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演义小说。在史书记录中,一个真实的关羽,或许少了几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却给予我们更多恒久的感动。
  • 江东子弟多才俊。他们虽生于温柔水乡、富庶之地,却有一股任侠好义、身先士卒的武人气概。在三国时期,开基之主携猛将虎臣,共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连串饱蘸血与火的响亮名字。一对凌氏父子,便赫然出现在这张东吴英雄榜中,留下了一段段慷慨悲壮的战争传奇。
  • 中平元年(184年)的阳春时节,在一个桃花簌簌、漫天飞舞的园林中,三个一见如故的青年俊杰焚香结拜,共同许下“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誓愿。从此,三兄弟征尘作伴,携手打下一片天地。
  • 夜寒刺骨,他悠悠醒来,所见却是囚笼般的帐篷,所听却是刀剑般的朔风。披上御寒的外袍,为熟睡的妻子掖好被子,他便悄悄踱步到账外。出帐之前,他还不忘小心翼翼地捧着,角落里那三尺来长、悬垂着三重赤色牦尾的符节。
  • 在汉帝国西部的边境,有一条狭长纵深的天然通道,它位于黄河以西,便以“河西走廊”名世。两千多年前,一个以汉人张骞为首的百人使团,第一次从这里走过。张骞用十三年的时间,用脚步丈量出西域范围,勾勒出华夏民族与中、西亚诸国交流的网络。从此,他成了汉朝第一位探索西域,并打通中原与西域联系的传奇人物。
  • 使者,一群往来于两国之间,传递本国谕旨、架起沟通桥梁的特殊人才。这一称谓,会让人想起,烟沙古道上,车载斗量的财富,持节壮游的威仪,纵横游说的辞令,以及异国风情的见闻。光鲜的背后,也会有扑朔迷离的政局和生死难料的前路。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难河畔的“黄金家族”后裔——乞颜族落,迎来了一桩大喜事,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降生了。这个婴儿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着一块坚如红石的血块。
  • 草原英主——“成吉思汗”铁木真,与蒙古名将博尔术的相识,正源于这次少年微时的鼎力襄助。成吉思汗的大帐内,开国功臣的名单中,四獒、四杰、四弟、四养子等人,都是铁骨铮铮、驰骋疆场的勇士。名列“四杰”的博尔术,堪称追随成吉思汗时日最久、关系最亲厚的第一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