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成房中房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

压力指数比公屋租户高一倍 团体促建议政府订立住屋标准

人气 36
标签: ,

【大纪元2021年08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张晓慧香港报导)葵涌房中房居民大联盟3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房中房等不适切居所租户的居住压力较高,其中七成租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

葵涌房中房居民大联盟于6月至7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对照调查,以问卷访问了156位葵涌区租户,包括78位不适切居所租户和78位公屋租户。两组租户群组的个人与家庭背景、经济能力相若。

调查结果显示,不适切居所租户的压力指数比公屋租户高一倍,公屋租户的居住压力指数中位数有3.7分,不适切居所租户的居住压力指数中位数达6.4分。居住环境恶劣令他们面对多方面居住压力,容易触发精神危机。调查发现,73%不适切居所住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其人数比公屋户多出近3倍。此外,42%不适切居所租户有中度至重度焦虑,亦比公屋租户多一倍。

葵涌房中房居民大联盟指,不适切居所的人均住屋面积中位数只有51呎,与惩教署集体囚仓约49.5呎的人均面积相若。公屋住户的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则有92.9呎。居住面积狭小之余还要捱贵租,不适切居所租户的租金中位数比公屋租户多一倍,高达5,800元,占他们家庭收入的45%。不适切居所租户还面临搬迁压力,平均每2年搬迁1次,公屋住户平均每5年搬迁一次。多方面的居住压力致不适切居所租户比公屋租户,更容易“情绪爆煲”。

街坊程先生表示,一家四口在不适切居所居住13年,住过房中房、板隔房等不同类型房屋。曾经住过一㓥四的房中房,一家四口住在100呎的房间,房租加水电要交逾6,000余元。他也曾住过以木板分隔的板隔房,木板很薄,总是听到隔壁的声音。最困难的一次是太太怀孕的时候,家中突然漏水,家俬被水浸泡,业主也不帮忙解决。长期住在房中房也令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因此减少了社交。程先生说,希望房中房的面积应有标准,“要大过监仓”。

葵涌房中房居民大联盟建议,政府参考差饷物业估价署应货差饷租值,在租务管制订立起始租金,使基层租户在租住时更安心。在实行租务管制前实行冻租措施,遏止业主无理加租或迫迁,保障基层租户的居住稳定度,纾解租户的恐慌。又建议,将房中房租金加幅上限由最高15%,降低至3%至8%,并为基层租户提供恒常化的租金津贴。

团体又建议,政府增拨资源予社福团体,成立不适切居所租户情绪支援外展服务队,为有精神健康危机的租户提供及时的情绪支援。长远来说,政府应订立住屋标准,并增加兴建公屋,以“三年上公屋”作为目标。◇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江派帮凶 梁振英步董建华后尘
香港房中房环境影响儿童学习
香港油麻地区增八大厦列强制检测
【珍言真语】简浩名:选择性封区 歧视全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