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澳警方:酒水中下药的报案较疫前倍增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2年12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方君华澳洲阿德莱德编译报导)南澳警方在新年节日前进行的分析显示,与新冠病毒来袭之前相比,过去两年中本州酒水下药的报案几乎增加了一倍。

据《广告人报》报导,此前有报导称外州的饮酒犯罪有所增加,在没有公共资料库的情况下,南澳警方对数字进行了统计。

南澳今年截至11月下旬,报告警方或为警方所知的、在饮料或食物中掺入违禁品的行为有22起。去年到12月底,共有23份报告。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有14份,2020年只有8份。

新州犯罪统计和研究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该州警方收到了186起关于饮料或食物下药的报告,而2019年为115起。

全国范围的研究表明,五分之四的受害者是女性,一半受害者的年龄在24岁以下。

饮用了被下药的饮料后,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脑胀,不舒服或困倦,即使只喝了一小口酒也感觉醉意,昏到,醒来时感到不舒服和困惑,对前一天晚上的记忆一片空白等。

国家药物研究所(NDRI)的李教授(Nicole Lee)说,警方的统计数据只能说明部分情况。“警方关于饮料下药的报告并没有真正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因为大多数下药事件都没有向警方报告。”

“人们通常不会向警方报案,因为受害者要么不记清发生了什么,要么肇事者不明。”她说,“我们认为,大多数的下药事件是恶作剧,只有一小部分是出于犯罪意图,这也是这类事件没有被报告的另一个原因。”

李教授表示,虽然下药通常与洛喜普诺(Rohypnol)等药物有关,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是加了酒精。“令许多人惊讶的是,大多数饮料下药都和酒精有关……很少情况是使用了(无嗅、无味的)洛喜普诺、GHB或氯胺酮等药物。”

李教授建议人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最好“自己买饮料,看着倒酒的过程,不要让酒杯无人看管”。

虽然调查酒水下药事件“具有挑战性”,因为通常发生在“有酒牌的场所,那里很容易买到酒精饮品……并且(通常)照明弱且人数众多”,但警方敦促如有人怀疑自己是受害者,立即寻求医疗救助并向警方报告。

及时报告至关重要,南澳的药物和酒精服务机构(DASSA)补充说。“法医健康和临床医生,甚至全科医生,都可以启动毒理学筛查,以测试是否存在药物”,其发言人说,“某些药物可以在24小时内的尿液或血液测试中被追踪到”,所以“尽快收到样本很重要”。

责任编辑:陈紫雨

了解更多澳洲即时要闻及生活资讯,请点击dajiyuan.com.au
(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