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原商设张巧歆获“教科图书设计奖”殊荣

中原商设学生张巧歆把自然课本变透明,以迷宫游戏引发学童探索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中原大学提供)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2年03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当“设计”与“科学”结合会蹦出什么有趣的火花呢?中原大学商设系二年级学生张巧歆运用科学原理在国小教科书封面创作上,赢得全台首届“教科图书设计奖”国小组封面设计类“人气奖”,能在众多专业出版社与业界设计师中脱颖而出,实属难得!张巧歆同学从高中自然组到中原大学念设计,以跨领域的手法展现设计的爆发力,也为教育改革注入一股新力量。

张巧歆将科学原理运用在教科书封面创作,以益智型迷宫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张巧歆将科学原理运用在教科书封面创作,以益智型迷宫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中原大学提供)

教育部指导、台湾设计研究院执行的“2021教科图书设计奖”竞赛结果揭晓。比赛以适用108课纲之国中小课本为设计目标,“封面设计类”广邀全台设计师或团队发想创意提案,经过初、决审两阶段,最终在359件作品中仅选出36件得奖作品,其中“人气奖”特别由新北市一所国小四百多位学童当场票选,更贴近使用者喜好。

“2021教科图书设计奖”颁奖典礼,中原商设张巧歆(右一)是少数获奖的在校学生。
“2021教科图书设计奖”颁奖典礼,中原商设张巧歆(右一)是少数获奖的在校学生。(中原大学提供)

张巧歆同学设计小学四年级的“自然科学”课本,作品“咦?课本怎么是透明的?”是一本可以与小学生互动的“透明教科书”,只要透过旋转、移动附加的透明片,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图案与颜色变化,在迷宫中探索科学。制作上运用了物理光学原理“颜色偏光效应”及“应力双折射”,封面由两层偏光片及极小的胶带图案所构成,而图案设计元素包括光学、月亮、连通管原理、昆虫等等,都是小四“自然科学”课纲内容。

首届以教科书为主题的设计竞赛“教科图书设计奖”,中原商设张巧歆荣获“人气奖”!
首届以教科书为主题的设计竞赛“教科图书设计奖”,中原商设张巧歆荣获“人气奖”!(中原大学提供)

“课本封面是决定学习动机很重要的关键”,张巧歆表示,许多孩子排斥理工数学,甚至可能还没接触就有防备心,她希望透过有趣的迷宫游戏,能引发学童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想要去探索和发现,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作品从初步构想、电脑制图到实体手工装订,前后只花了十天的时间完稿。不同于其他参赛者有出版社或设计公司当后援,张巧歆在短时间内以纯手工完成作品,特别感谢商设系张道本老师与白乃远老师的指导和鼓励。

选择以“自然科学”课本为创作主题,则是源自于张巧歆本身的理科背景。高中就读南崁高中第二类组,虽然从小喜爱艺术创作,但却苦于艺术与设计相关科系大多以采计文科成绩为主流,求学过程中一度觉得自己是弱势,所幸能经由“特殊选才”管道进入中原商设。

张巧歆喜爱自然科学、实验手作,尝试在创作中加入科学的元素,意外成为她的优势与特色。除了此次得奖作品外,她跨年级修“电脑动画”时,以介绍“几何学”入门的教学影片获得第一名的佳绩;也曾运用机械原理制作“动力弹簧”互动装置作品、运用电力材料让字型设计作品发光等等。中原大学理、工、人文、设计等各个学院兼备,张巧歆把握跨领域学习的机会,除了到应数系旁听“几何学”,也规划选修机械系、物理系等专业跨领域学程。

中原大学商设系主任陈静宜表示,张巧歆同学透过参与各式课外的竞赛活动,增加自己对于设计的思考与应变能力,并且累积实力,充分印证学习的路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愿意都可寻找前往成功的路径。

张巧歆:“设计本身就是种服务,必须要有关怀社会的精神,才能做出有温度的作品。谢谢这个比赛,让我内心长久对教育的呐喊,透过作品被看见。”而设计、教育与科学,也是她平常持续关注的议题。

即日起至4月10日在“松山文创园区”台湾设计馆举办的“OPEN BOOK教科图书设计展”,除了展出获奖作品,也呈现台湾近年教科书及教育设计的突破变革,包含中原商设张巧歆在内的许多设计创作者,正用自身专业与新视野,掀起教科书的美感革命!◇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