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能源危机使购房者对节能房产的需求增加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2年04月21日讯】(大纪元英国记者站报导)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但随着英国能源价格在本月初的整体上升,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变得越来越昂贵。最新发布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在购买房产时开始关注能源效率。

据Property Reporter报导,英国通胀在今年 2 月达到 30 年来的新高,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年增长率高达6.2%,高于1月份的5.5%。食品、燃料和能源成本的上涨是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续紧缩的主要驱动。

财政大臣在今年3 月 23 日的春季预算(Spring Statement)中宣布,在 2023 年 3 月之前,燃油税将每升降低 5 便士。另外,虽然价格上限限制了供应商可以收取的最高金额,但这个上限已在本月初被提高,家庭能源费用看起来将不可避免地飙升。

在最近的调查中,Home Builders Federation表示,四分之三的人关注他们家的能源效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能源效率将成为他们下次搬家的关键因素。

另一家房产研究机构GoCompare Home Insurance 向英国住户询问了他们在购买房屋时认为哪些功能必不可少,同样发现越来越多的房主开始关注节能。与 2021 年的报告相比,新的供暖系统、空心墙绝缘(cavity wall insulation)和良好的能效等级等特点在买家中的受欢迎程度显着提高。

空心墙绝缘在 2021 年受关注榜单中排名第 20 位,在今年跃升了 5 位至第 15 位。有 39% 的受访者对其重要性表示认同。同时,良好的能效评级排在第六位,比去年上升三个位置。有超过一半 (51%)的受访者认同其重要性。

同样,一个新的热水器或中央供暖系统在排名中上升了4 个位置,现在位居第 9。总的来说,46% 的购房者将其选为基本功能。

这种对能源效率的关注是在本月初的能源账单上涨之前出现的。本月初,英国天然气暨电力市场管制局(Ofgem)宣布将能源价格上限提高54%,这意味着许多家庭现在面临每年超过 2,000 英镑的能源账单。

GoCompare 的家庭保险专家 Cer McMillan 表示:“生活成本的持续上涨和能源危机正在影响买家对房产功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找具有节能功能的房屋,例如空心墙绝缘。”

“在买房时必定会考虑房子的运营成本,因此在当前的请况下,挑选隔热功能好、节能的房屋是明智之举。有一点要记住的是,您使用能源的习惯也会影响您所需支付的金额。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让电器时刻处于待机状态,也可以考虑安装一个智能电表以尽量减少您账单上的金额。”

虽然与能源效率相关的房产功能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它们并没有在总排名中名列前茅。私人花园和中央供暖系统并列第一,64% 的受访者将两者都选为必不可少的房产功能。

相比之下,具有复古特征、热水浴缸和电动汽车充电便利等属性都排在列表的底部。只有不到 15% 的受访者认为这些属性是必要的。

能源评级低或将支付大额账单

JLL Research 研究了从能源效率等级最高 (A级) 到最低 (G级) 的所有房屋的能源账单。

平均而言,取消价格上限可能意味着从 4 月 1 日起,家庭的能源费用将增加 54% 以上。但在能源效率等级为A到 C级的家庭中,效率更高的住宅每年费用仅增加 600 英镑,而能效最低级(G)房屋的能源账单将从每年3,207 英镑增加到 4,950 英镑,增加多达1,743 英镑。

另一个方法就是购买环保节住宅。对现有房屋进行能源效率提高的一系列改造的成本要远高于建造节能环保住宅的成本,这还是考虑了春季预算中提到的降低节能改造费用的增值税税率以后的成本。气候变化委员会(Climate Change Committee)的一份报告表明,建造一座高能效的新住宅的成本需5,000 英镑,而改造现有住宅的费用几乎翻了五倍(即需要23,000 英镑)。

2021 年,84% 的新建房屋的能源性能证书等级为 A 或 B 级,而这一比例在已建的房屋中仅为 4%。

JLL英国住宅研究主管 Marcus Dixon 评论道:“今年4 月 1 日提高能源价格上限可能会使能源等级为G 级的家庭平均账单高达每年约5,000 英镑,比之前的价格每月上涨了145 英镑。”

“新房屋已经在生态环保的道路上开辟了道路,现在每 5 座新建房屋中就有超过 4 座的能源评级排名在前两个等级,而已建房产中只有不到 5%。我们还必须推进对已建房产的能效改造,尽管这是一项复杂、昂贵且漫长的工作。但(目前高昂的能源价格)对于新建住宅市场来说是一个机会,一流的能效可以满足那些既想为环保作出努力而又想省钱的家庭的需求。” ◇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