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与渡船

作者:源馨
如果人先天通水性,船也只是个外物,它只具有对生命辅助承载的效力,生命的主宰依然是人本身而非外物,因为人自身就有潜在本能(能潜水),知水性。(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753
【字号】    
   标签: tags: ,

《列子‧黄帝篇》中颜回关于划船技术请教孔子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颜回问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叫做觞深的深潭,摆渡的船夫划船的技术简直出神入化。我问他:‘驾船的技术可以学吗?’他说:‘可以。能游水的人可以教,游得好的人很快就能学会。至于能潜泳的人,即使从来没有见过船也会立即就能驾驭它。’我再追问,他就不吭气了。请问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唉!我教你研习那些书本知识已经很久啦。但是没有掌握实践经验,又何谈掌握道的本身呢?能游水的人可以教,是因为他不怕水;善于游水的人很快就学会,是因为他熟悉水性;至于能潜水的人从未见过船只,但能立即驾驭它,是因为他把深潭看作像土山,把渡船的倾覆看作车子倒退。万物倾覆倒退同时呈现在他面前,也丝毫不能动摇他的内心。像这样的人,遇到什么情况不从容呢?用瓦块做赌注,技术发挥得一定巧妙;用银铜带钩做赌注,心里就害怕;用黄金做赌注,头脑会昏昧糊涂。财博的技巧本来一样,但有所顾惜时就把外物看得很重,凡是看重外物的,内心就会笨拙。”

如果人先天通水性,船也只是个外物,它只具有对生命辅助承载的效力,生命的主宰依然是人本身而非外物,因为人自身就有潜在本能(能潜水),知水性。可当人开始过度依赖外物,全凭外物来决定自身时,人的本能就会逐渐退化。就像“懒”这个字,赖字加心为懒,很明显当人生出对外物的依赖之心就变懒了。现代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并幻想着“懒人有懒福”,将懒视为追求安逸的一种极端状态,岂不知我们正在逐渐失去最宝贵的先天本能。如此失去为生命摆渡的主宰能力,就形同自己为生命的航行在设下隐患啊。

对本性真我与人体感观的关系,“活”字有很形像的诠释,《说文解字》中讲“活”指水流声,流动之水,也就是水的样貌即指水性。“活”在人们心目中是生命的表征,生而活,生下来就是为了活而奔波劳苦吗?那么如何才是真实意义的“活”,这段对话给出了明示,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水性点明了“活”字神传文化的内涵,由此不难理解,人的真正生命是主元神,而且天性是本善的,当降落凡尘已不纯净,活着是借助肉身这叶小舟寻水性返本归源。如若不明此理,就会重肉身欲望,那样会本末倒置,反而将真我因肉身永远迷失在名利场中赌斗,生命的凶险和危机由此而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看来颜回是在向孔子问“道”,请示生命自度与救度众生之“法”啊!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重视德行,重视“修身”,男女皆是如此。如女子未出嫁时,要敬重兄嫂,友爱弟弟妹妹;出嫁后,到了夫家,则要亲睦妯娌,慈爱小辈,尤其以调和兄弟间的矛盾为首要之事。如此,才能使长辈心安,大家庭和睦。
  •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曾编撰了《闺范》一书。“闺范”,意指女子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书中专门讲了为母之道,在他看来,身为亲生母亲,最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而不是溺爱姑息;但身为继母,最为重要的是慈爱,而不是嫌弃厌恶继子女。因此,古往今来,“慈母不传,而慈继母传”。
  • 古人重德行,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医生要讲医德,商人要讲商德,官员要讲官德等。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围绕“医乃仁术”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 有人为毕从古家的境况感到担忧,他就告诉那些人:“如果我子子孙孙都是德行出众的人,即使没有田宅,也不会饿死;如果他们无德无才,即使我留下再多土地和财产,他们也会悉数败光的。”他一生与诗书为伴,亦留下了诗文不下二百篇。
  • 人体的精妙远胜任何科学仪器,自然能够产生出远超科技力量的各种人体功能,只是现代人迷失在无神论等各种邪说与利益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超常。
  • 九品莲花众生都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如果他们思念人间家人,会发生什么事?极乐世界无男女之分,为什么会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长一样?
  •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游历天界佛国,回来已过去六年。南天门上有中文?八个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 郑帝王世充留得住的瓦岗名将是单雄信。演义小说和评书里讲,因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与李唐有仇的他不会投唐。王世充招单雄信为驸马,是君臣加翁婿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两汉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而南北朝时期,则是佛教在中土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既有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所描写的南朝佛教之盛,也有如云岗石窟所体现出的北朝佛教之兴旺,还出现了诸如:佛图澄、道安、达摩、鸠摩罗什、法显等众多高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