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在南海挑衅 向加拿大直升机发射照明弹

人气 2372
标签: , ,

【大纪元2023年1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加拿大国防部长比尔‧布莱尔(Bill Blair)周五(11月3日)表示,中共战机上周日在南海国际水域上空进行两次危险拦截行为,在其中一次拦截行为中,中共战机在一架加拿大CH-148旋风直升机附近盘旋,然后向直升机发射照明弹。

布莱尔称中共战机的行为使双方机组人员处于危险之中。

中共飞机所为“非常不安全”

布莱尔表示,上周日,一架中共战机最初飞过这架加拿大直升机,导致直升机经历严重湍流。当天晚些时候,另一架中共战机直接向直升机前方发射照明弹,直升机飞行员被迫进行机动,以躲避照明弹并防止照明弹进入飞机旋翼或进气口。

他对记者表示:“这些演习使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面临不必要风险。”他表示,加拿大当局认为中共飞机最近的行动“非常不安全”。

布莱尔表示,拦截行动发生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远远超出中国(中共)或任何其它国家的领土范围”,而加拿大直升机当时正在该地区进行例行演习。

加拿大直升机在这两起拦截事件中都没有受损,所有机组人员都安全。布莱尔表示,加拿大已与中共进行外交沟通以表达担忧。

“需要非常明确的是,渥太华号海军舰艇和我们的直升机都在国际水域。”布莱尔在提问时间前告诉记者。

“作为印太战略一部分,我们与盟友合作的责任之一就是维护国际水道的航行自由。我们在那里做我们的工作。”他说。

直升机飞行员详述中共战机危险拦截过程

CH-148旋风直升机是从加拿大海军护卫舰渥太华号上起飞的,加拿大武装部队(CAF)称这架直升机部署在该地区,是加拿大印太战略的一部分。

在渥太华号上服役的空军军官罗布‧米伦(Rob Millen)少校对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直升机面临的风险是(照明弹)耀斑进入旋翼叶片或发动机,因此这是不安全、不标准、不专业的行为。”

米伦驾驶西科斯基旋风直升机(Sikorsky Cyclone helicopter)。事件发生时,这架加拿大直升机正在搜寻一艘先前发现的潜水艇。

米伦表示,10月29日,渥太华号上的直升机在国际水域两次与中共海军歼-11(J-11)战斗机相遇,这是第二次,当时战机距离直升机最近达100英尺。

第一起遭遇事件发生在南海北部西沙群岛34英里以外的国际水域,第二次也是在西沙群岛23英里以外的国际水域上空。当时渥太华号正在西沙群岛以东100英里(160公里)的国际水域作业。

米伦说,当天早些时候,他驾驶这架加拿大直升机时,中共歼-11近距离拦截直升机,当时它在距水面3000英尺的高度直线水平飞回渥太华,以表明没有敌对意图。

米伦说,第一次遭遇时,中共战斗机绕着他的直升机盘旋。他说,直升机经历了中共战机造成的湍流,这构成了危险。

米伦说,他通过下降到200英尺高度结束了这次遭遇,这是直升机可以操作的区域,但“对快速飞行的空中战机来说非常不舒服”。

他表示,自己的机组人员正在接受训练,以应对周日发生的此类拦截行为,并将继续在南海国际水域上空飞越。

南海130万平方英里的水道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估计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全球航运经过,价值数兆美元。南海还拥有广阔的肥沃渔场,许多人的生命和生计都依赖于此。

2016年,海牙国际法庭得出结论认为,中共没有法律依据对南海大部分地区拥有主权,但中共无视这项裁决。

中共军机多次侵扰美加飞机

这是加拿大两周内第二次指责中共空军的不安全行为。10月中旬,布莱尔表示,一架中共战机距离一架参加联合国对朝鲜实施制裁行动的加拿大侦察机不到5米(16英尺)。

这也不是中共战机第一次在南海空域进行危险拦截行为。美国印太司令部10月26日发声明表示,10月24日晚间南海上空,一架中共歼-11战斗机以危险动作拦截了美国空军B-52轰炸机,两机几乎擦撞,距离最接近处仅不到10英尺(约3米)。

“我们担心的是,这名飞行员没有意识到他差点就造成了碰撞”,美军声明说,“中国(中共)拦截是在夜间进行的,能见度有限,其方式违反国际航空安全规则和规范。”

10月17日,五角大楼表示,自2021年秋季以来,中共军机已在美国飞机附近进行了近200次危险或鲁莽的机动。负责印度太平洋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伊利‧拉特纳(Ely Ratner)表示,在近200次拦截事件中,中共空军和海军战斗机飞行员曾俯冲至距美国战机15英尺以内、投掷箔片,甚至竖起中指,以示无耻恐吓行为。他说,如果算上盟友和伙伴飞机与中共军机的空中近距离接触,中共骚扰或拦截外国飞机的次数可能上升到近300次。

责任编辑:李沐恩#

相关新闻
中共歼-11差点擦撞美军B-52 相距不足三米
分析:拜登习近平11月会谈的背后原因
美国对中共保持威慑与对话 拜习会成焦点
广东税务局前党委书记被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