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廖宜常创作个展《痕》” 展现生命的坚韧印记

“廖宜常创作个展《痕》”即日起至12月31日,于云林县政府文化观光处展览馆2楼展出。右二为作者廖宜常。(云林县政府提供)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12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五年前怀着对故乡的向往返乡的云林在地年轻艺术家廖宜常,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于云林县政府文化观光处展览馆2楼举办“廖宜常创作个展《痕》”,展出他近二年的九十多幅新作。希望透过画作引领大家一观各种痕迹之美,无论是人走过的痕迹、物存在过的痕迹,抑或是大自然万古山河的痕迹,都腾云于在作者的笔下,成为最朴实却又温暖的精华。

这次展出主要分为“生命之痕”及“大地之痕”两个系列,生命之痕向我们展现了人像画作,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灵魂的写照,且每一位人物都仿佛走进画中,透过对其灵魂的描绘,完整化廖宜常对生命与年岁所留下的痕迹之感慨,并记录下每个值得沉淀的瞬间,进一步使所有的稍纵即逝,成为永恒的一刹那,让观者能如临彼刻,享有共同的感动。

作者廖宜常和他的自画像(廖素贞/大纪元)
“廖宜常创作个展《痕》”开幕茶会,文观处长陈璧君(右三)及艺文界人士到场共襄盛举。(云林县政府提供)
“大地之痕”系列作品。
“大地之痕”系列作品。(廖素贞/大纪元)
廖宜常的自画像
廖宜常的自画像(廖宜常提供)

大地之痕则透过光影与地貌的碰撞,为我们留下当下的感动,呈现每一条山川的起伏,每一处风景的更迭,在地貌形成的壮阔与山河变迁下,让大自然叙说自己的故事,而廖宜常则是这故事的诠释者,他用画笔描绘出生命的轨迹,扬起大地的痕迹,让此刻成为伟然的色彩。

人物画像 美丽与哀愁
人物画像 美丽与哀愁(廖宜常提供)
人物画像 梦中的你
人物画像 梦中的你(廖宜常提供)

在这场画展中,观众可以随着廖宜常的笔触,穿越时光,感受生命的痕迹,沉浸于人像与大地的氛围。或许,我们在画中找到的痕迹,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以及我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的连结,这份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正是《痕》想引导大家思考并追寻的目的。

阿公的画像
阿公的画像(廖宜常提供)
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廖宜常提供)
廖宜常的风景画
廖宜常的风景画 (廖宜常提供)
夕阳下的西螺大桥
夕阳下的西螺大桥(廖宜常提供)
儿子的肖像
儿子的肖像(廖宜常提供)

这是一场关于存在意义的追寻与思考,创作者的出发点,是希望每幅作品,不论当下的意图与表现为何、成功与否,都是留下某种的痕迹、印记。

廖宜常1974生,云林县二崙人,从小跟着父母在台北长大,2016年因为阿公的离世,让他开始思索生命的存在意义?经过深思熟虑,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绘画”。在高节奏传媒业埋首了二十多年的廖宜常,2017年毅然持去工作,远赴西班牙巴塞隆纳艺术学院学习古典美术。

2019年,回到昂首期盼的云林老家,成立和平画室,开始一步一笔画地绘画旅程,将云林挥洒进画作中。2019年至今他前后举办过三场油画个展,一场师生联展,这次是他第五次的创作个展。

山水油画
山水油画(廖宜常提供)
孤单陪着孤单
孤单陪着孤单(廖宜常提供)

“其实走上艺术家这条路是很辛苦的,当时没有人支持我这个想法”廖宜常不讳言地说,尤其是疫情严峻的这二年,他几乎走不下去,学生无法来上课,家里的父母健康又出问题,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好几次想放弃,还好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才让他能走到今天。作品“夜光一号”就是描述当时他载浮载沉的困境。

作品“夜光一号”就是描述疫情当时作者载浮载沉的困境。
作品“夜光一号”就是描述疫情当时作者载浮载沉的困境。(廖宜常提供)
人物素描
人物素描(廖宜常提供)
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廖宜常提供)

“能走过这五年其实自己都觉得很不容易”,因此他鼓励所有跟他一样处境的朋友,“不管遇到多艰难的事,它都只是个过程,是个痕迹”,重要的是“怎样把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满足,化作持续下去的动力。”

责任编辑:杜文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