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物修复师学焊接 助文物再现风华

女文物修复师韩克瑄(右)为专攻金属文物展品修复学焊接职训。(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桃竹苗分署提供)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3年02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一般人以为的焊接技术多运用在建筑及工业制造等领域上,却没想到焊接也能运用在艺术展品及文物维护上,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桃竹苗分署“焊接实务班”在训学员韩克瑄,曾先后在奇美博物馆及荷兰国家博物馆担任文物修复师,为了专攻金属文物展品修复,她报名焊接职训,希望在结训后投入金属文物修复师的工作领域,努力为文物争取重新亮相的机会。

韩克瑄大学就读中文系时,因为研究文字学的缘故而接触到青铜器,这也让她自此以后便爱上金属文物,更立志成为文物修复师;为了能广博的学习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与技术,韩克瑄先赴台南艺术大学古物所取得硕士学历,毕业后进入奇美博物馆担任文物修复师,工作三年后,她再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文化资产修护研究所深造,取得文物修护硕士学历,毕业后她进入荷兰国家博物馆继续担任文物修复师;在文物修复领域深耕8年,韩克瑄对未来的职涯也更加明确,为专攻金属类的文物暨展品修复,她报名焊接实务班,希望未来运用所学,在修复处理的工作上,更能以专业判别文物的产出制程以及采用何种技法来修复。

“不只是来学技术,更是来学知识!”韩克瑄举例说明,在面对博物馆的藏品,不仅需要处理技术层面,更需要广博地了解每一种焊接技术的发展时间与脉络等知识层面,才能对应并判断藏品的制作时间历程、焊道成型方式以及焊接缺陷改善等,未来才能将所学运用在工作领域发挥所长。

回忆参训过程,韩克瑄很感谢训练师简传恩对她的指导,不仅让她学会如何掌握焊接技巧,更帮助她了解每种焊接技术适用在哪些材质的藏品上,对她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也都知无不言毫无保留,让她此次参训收获满满;她笑说,刚入训时,每天回家都累瘫,手臂也因为长时间使用手工器具施力而酸到举不起来,历经600小时的训练,她骄傲地秀出自己的手拇指练出肌肉的另类成果!

劳动部桃竹苗分署长林淑媛表示,近年来报名参加焊接职训的女性学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显见焊接技术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加上女性学员细心、稳定度够,焊道的细腻度也不输男性学员;她也进一步鼓励劳工朋友“跨领域学习”增加其它专业,才能让职场路更宽广。

此外,分署为培育优秀的焊接技术人员为业界所用,不仅翻新扩建新焊接工场,让训练岗位空间更加宽敞且便于机台操作,设备上也汰旧换新,让训练更符合业界需求,欢迎有兴趣跨入焊接领域的失、待业民众,可上“台湾就业通”查询课程及报名参训,或洽分署自办训练科(03)485-5368分机1602~1640。◇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