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民团指司改信赖度偏低 司法院:呈上升趋势

真理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吴景钦(左起)、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律师詹晋鉴,31日举行记者会。(陪审团协会提供)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3年08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台陪审团协会理事长郑文龙、真理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吴景钦、律师詹晋鉴31日举行记者会,呼吁政府应审慎思考、修正司法改革政策,并指出五点问题,包含司法信赖度偏低、配合选举召开记者会等;司法院则回应,司改满意程度已呈上升趋势。

关于五点问题,陪审团协会表示,第一、司法信赖度偏低,彰显改革不力,根据台湾公民人权联盟的民调资料显示,民众对司法的信赖度约三成,彰显司法院改革不力;第二、司法院长曾配合选举召开记者会,突显司法为选举服务,并不中立。

陪审团协会指出,第三、商业法院案件数量不足,法官人力调度成谜,成立初期4个月竟无案可审,造成甫上任的7位商业法院法官须额外支援其他法院。2021至2022年间,也仅受理211件,终结136件,应扩大收案标准跟来源。

陪审团协会表示,第四、《行政诉讼法》的修法,限制人民上诉权,但若无法保证第一审的审判品质,限制上诉权可能导致更多弊病;第五、国民法官制度日前判决确定的案子,为重度郁症母亲杀害自己的孩子、求死失败,却重判16年,民间认为判太重,应重新检讨。

司法院:改革已有一定成效

对此,司法院31日回应,司改历时6年,满意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台湾国内机构的民调结果及国际指标,均显示台湾司法公正性、效能有大幅成长,改革已有一定成效。

对于召开记者会,司法院指出,是因为民众关注司法改革进度,且正值司改国是会议届满6周年,认为有向民众报告的必要性。至于商业法院审理案件范围及人力配置,也已做适度调整。另外,《行政诉讼法》之修法,并未限制人民上诉权;而国民法官的量刑判断,是国民正当法律感情的具体展现,各界应予以尊重。◇

责任编辑:玉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