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申诉专员批食环署巡泳池粗疏 “摸门钉”仍当完成任务

人气 10

【大纪元2024年03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曾晓熏香港报导)申诉专员公署(7日)发表“食物环境卫生署对持牌泳池的监管”主动调查报告,指出食环署在巡查持牌泳池的工作粗疏,甚至有食环署人员在突击巡查时遇到泳池关闭,仍会视为完成任务。申诉专员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强加人员培训以及制定工作守则等。

申诉专员在报告指出,现时食环署的卫生督察会在每年4月至10月泳季期间或持牌泳池开放的其它时间,每月例行巡查泳池至少一次,所有巡查均以突击形式进行。若卫生督察在巡查时遇上泳池关闭,食环署仍会视每月例行巡查泳池的标准已获遵从。换言之,食环署没有规定其职员在遇上泳池关闭后,必须再在同一月份内安排另一次例行巡查。

申诉专员发现卫生督察在巡查时,的确有可能遇上不同程度的泳池关闭情况,甚至有个案显示,食环署在整个泳季期间仅成功巡查泳池一次。报告建议食环署应该为职员制定工作守则,包括记录泳池开放的详情以便有效规划巡查,如遇上泳池关闭,职员应该主动联络泳池负责人,了解和记录最新情况,以便日后顺利进行突击巡查。

报告又指,卫生督察在进行持牌泳池的巡查时,会使用两份表格,包括检查“持牌泳池视察记录”表格(“视察表格”)上的事项,以及于“视察人员所采取行动的记录”表格(“行动表格”)记录巡查结果和相应行动。调查发现,食环署巡查持牌泳池的质素欠理想,以致未能发现违规事项。此外,视察表格上不少项目均有多个检查方法,而不同方法的严谨程度有别,卫生督察在巡查时未必会采用最稳当的方法。

以救生员为例,过往卫生督察倾向偏重点算救生员人数而忽略检查其资格证明;即使有尽责的卫生督察曾检查救生员资格,但因视察表格的限制而没有记录,以致事后无法查证。调查亦发现,过往视察表格上某些检查项目甚为笼统但又欠缺说明,同一项目可具有多重意思,如“池水水质”既可以指透过现场测试获得结果,也可以指抽取池水样本送检,令人难以透过视察表格准确了解巡查的实际情况。

此外,食环署没有就发生于持牌泳池的意外设立通报机制,在不知悉泳池曾否发生严重意外的情况下,无法进行调查或跟进意外事故。

报告亦指出,食环署就持牌泳池的执管数字近年来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在2017年至2023年9月期间,食环署进行52,697次例行巡查,当中只发现2宗违反牌照条件的个案;另一方面,该署共接获660宗有关持牌泳池的投诉,平均每年约98宗,当中只有1.2宗成立。调查又发现食环署的持牌泳池巡查在频次、质素、方法和记录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建议食环署加强对违规持牌泳池的执管力度。

公署提出12项建议,包括订定工作守则,列明突击巡查时遇上泳池关闭的跟进安排,并加强对巡查泳池的培训、就巡查标准及方式提供更多指引、以及建议食环署与康文署就管理加强沟通。@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教育局公布小学科学科课程框架定稿 融入国安元素
港预算案激活市场 中原料非核心物业买卖率先升温
港珍惜生命|烂赌狠父抛子落楼再堕毙 七岁童仍留医
港调查:53%受访者不满财政预算案 仅1%有参与咨询(有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