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虽重要,自由更可贵”

【漂流传奇】茶档餐车 藏在港式奶茶里的爱

人气 1142

【大纪元2024年04月30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采访报导)“我太太以前在香港上班的时候常常喝鸳鸯(港式奶茶加咖啡),她先来到台湾办移民,就发觉在台湾的港式茶餐厅的鸳鸯茶味比较淡,很想念香港那杯鸳鸯,我就去学⋯⋯”飞机工程师Thomas,为了太太可以喝到一杯正宗的港式鸳鸯,特别拜师学艺再移民台湾。原本只想着为家人带来熟悉的美味,无心插柳成为了在台湾做生意的王牌产品,将香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丝袜奶茶与当地人分享。

要跟“茶档”夫妻相遇,还要看缘分。这辆不定时不定点开档的行动餐车,随心游走在台中不同景点的路边,与二人向往自由的个性如出一辙。他们的人生理念是“赚钱虽重要,自由更可贵”,他们舍下在香港的高薪厚职,来到台湾寻找不一样的风景。Thomas是一名飞机工程师,太太Emily在银行工作,每日营营役役12小时的工作时长,虽然有不错的收入,但他们总感觉自己变成了工作的机器,很难有自己的生活。

Thomas制作港式丝袜奶茶。(受访者提供)

2018年,一场移民讲座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Thomas分享:“一位用投资移民去台湾的香港人,开了一场讲座,我们只是抱着好奇心去听听,听过后觉得有可行性,觉得可以试试看,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2019年后,香港的政治、经济环境前景变得更加不乐观,坚定了两人做下移民的决定,2020年,Emily先来到台湾办理投资移民手续,Thomas还在香港工作,疫情期间机场亦处于近乎瘫痪的地步,Thomas的工作不像之前那么繁忙,于是有时间学习新的手艺,如港式奶茶、点心等等,可能对未来移民会有些帮助。就这样,他们种下了开“茶档”的种子。

“茶档”招牌港式丝袜奶茶。(受访者提供)

台湾重现香港消失的“茶档”

自1847年起,香港就推行流动小贩牌照制度,到1950、60年代最为盛行,这种绿铁皮外观的小型摊档,是香港小贩的一大象征。小贩开档时,绿色箱子的顶部伸出檐篷,可以避暑、遮风挡雨,为市民提供廉价的生活所需,日用品、服装、配件饰物、中西茶点、鱼蛋烧卖⋯⋯这些摊档为大量走难来港的“新移民”解决了生活的燃眉之急,也成为了基层民众的消费场所。

“茶档”是“茶餐厅”广泛出现前的流动摊档,这些持牌小贩供应奶茶、多士、蛋糕、老婆饼等简餐,小型的“茶档”渐渐发展为“大牌档”(大排档),早中晚各有精彩,粥粉面饭、烧味、小炒、糖水应有尽有。

可惜的是,香港前巿政局自1970年代初起,在一般情况下已不再签发新的小贩牌照,小贩数量急跌。大排档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入铺”。换言之,“茶档”和“大排档”已成为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的一部分。

Thomas和Emily经营的“茶档”,很有昔日香港的味道。(受访者提供)
Thomas因为太太怀念港式奶茶的滋味,特别拜师学艺,将港式奶茶带来台湾。(受访者提供)

Thomas和Emily来到台湾后,发现了“行动餐车”的创业模式,从自行设计餐车开始,到找专业人士验车、改装,再申请商业牌照、在卫生署登记,研究食谱,做食品检测,属于两人的“茶档”就诞生了。Emily分享:“‘茶档’这个名字很多台湾人都感到好奇,会询问是什么意思,我们也会解释给他们听背后的意义。”Thomas提出,他们也希望将香港文化在外地发扬光大,借用如今的台湾行动餐车来还原香港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的“茶档”。

行动餐车改装过程。(受访者提供)
“茶档”购入全新货车进行改装,并邀请香港插画师设计餐车。(受访者提供)

“餐车创业在台湾的法例不是太清晰,但我们毕竟人生地不熟,就尽量做足全套的登记和牌照,这样遇到什么检查也会安心一些。”Thomas认为,餐车与“入铺”相比自由度大很多,不必为房租和必须达标的生意额操心,如今他们是“夫妻档”合作起来相对简单,如果要开一间实体店就要请人帮忙,开销和管理也更加费心。最令二人开心的是,他们可以一边做生意一边探索台湾新奇好玩的地方,并与更多的台湾人交朋友,融入当地生活,不知不觉也开了三年的“茶档”。台中是他们的“大本营”,也曾去过南投、桃园、彰化开档,参加不同的市集、夜市。

2023年5月推出全新设计的餐车。(受访者提供)

与台湾客人交流的过程中,Emily也找到不少乐趣,例如香港人常常喝的“好立克”在台湾人眼中是新奇的饮料,在摊位中他们也展示了一些广东话的卡片,也引起大家讨论,“食咩呀、几钱啊、唔该、多谢,好像每个字他们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我就要跟他们解释,教他们广东话。”

“茶档”吸引不少客人光顾。(受访者提供)

跳出舒适圈 台湾收获意外惊喜

Emily过去在银行工作,从未想像过自己会愿意在一个没有冷气、没有凳子坐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来到台湾开餐车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我最初也在想是否能够捱下去,是辛苦的,但都可以顶得住,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恶劣。”Emily和Thomas在工作上有所分工,Emily负责在前台招呼客人点餐、收银,Thomas在厨房制作饮料、准备小食。招牌饮品港式丝袜奶茶吸引不少台湾人品尝,咖喱酱由Thomas特别调味,咖喱鱼蛋、三宝(猪皮、鱿鱼、萝卜)是最受欢迎的小吃。

由Thomas特别调味的咖喱三宝。(受访者提供)

对于二人来说,开餐车并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过去Emily也多次来台湾旅行,如今开餐车体验到了更多旅行体会不到的乐趣:“在香港生活了那么久,如果不是开餐车,我不会知道原来第二个天空有这样的生活文化,譬如去到露营区、竹山、潜立方,这些地方真的很美,让我们更加了解台湾。”

Thomas和Emily到访台湾各地旅行,图为坐拥太平洋海景的台东多良火车站。(受访者提供)

Thomas解释,最初他一听“竹山”这个名字,以为是类似香港慈云山的地方,但真的来到才发现,这个小市镇出产的竹子非常有名,也认识了当地有心的年轻人,为了活化他们的家乡,特别在周末举办一些小市集,用竹子手工制作一些工艺品,吸引客人了解竹山的文化。“现在台湾‘北漂’到台北打工的年轻人很多,这些小镇就老龄化了,我觉得挺感动的,原来台湾也有这些热心人,去活化他们的家乡。”

Emily则对潜立方和露营区印象深刻:“如果不是开餐车,我们都没有发现这间潜水酒店。还有台湾的露营区真的太美了,也很多人来给我们出主意,建议我们的餐车改装成露营车。”过去在香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完全想像不到生活有那么多的可能性。

夫妻俩在台中的后里马场开档,吸引游客前来。(受访者提供)
Thomas和Emily很享受开着餐车走访台湾各地开“茶档”的过程。(受访者提供)

他们甚至计划环岛开“茶档”,除了卖奶茶外,还希望朋友们品尝到招牌咖喱鱼蛋、咖喱三宝,Thomas坦言,因为很多食物需要新鲜制作,如果环岛多日,对于食材的补给还未想到一个合理的方案,“可能会试试看点到点的方式,譬如我今天在台中,然后去高雄,再回来台中补货,之后去台东,再回来台中,这样可能比较容易实现。”

透过开餐车,夫妻二人体验到不少过去未曾留意的台湾美景。(受访者提供)
Thomas和Emily来到台东伯朗大道。(受访者提供)
“茶档”接受台湾本地传媒访问。左图:夫妻二人担任中央广播电台节目《歹势 打搅晒》嘉宾;右图:“茶档”出席台湾综艺节目《综艺大热门》。(受访者提供)

谈到生活态度,Thomas笑笑:“我们自己的目标是赚生活,当然如果要去比较的话,就一定不可能有在香港的收入。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其实来到台湾,我们心态就是,生活能够平衡日常开支,就很足够了,知足常乐!”他将过去在香港的生活比作“温室”:“如果你不走出这个温室,你是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不试过,就不会知道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听说过一些在台湾的香港人遇到很多困难,只能跟大家说加油,香港人的适应力很强,放开心态,踏出那一步,如果想移民,就放胆一点吧!”◇

“茶档”夫妻来到台湾田中高中介绍香港的建筑及历史,并且分享美食。(受访者提供)

——《漂流传奇》制作组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行动餐车热门   科技人转战半年月入10万
香港移民潮持续不断 劳动人口一年间减近八万
【漂流传奇】20岁登顶世界七大峰的香港人
【漂流传奇】周小龙:守住良心 做人要顶天立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