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澎湖海域物种调查 发现新鱼种大鳞短额鲆

人气 156

【大纪元2024年05月16日讯】台湾澎湖科技大学与高雄科技大学及澎湖在地食鱼教育团队“年年有䲠”合作,调查澎湖地区丁香鱼及底拖网渔业混获物种,意外记录到台湾首次发现的大鳞短额鲆,并获国际期刊接受,近期内将发表。

台湾澎湖科技大学(澎湖科大)教授林宝安主持“与海为生—澎湖混获资源化与海洋食鱼教育计划”大学社会责任(USR)计划,与高科大养殖系何宣庆教授研究团队及澎湖在地食鱼教育团队“年年有䲠”合作调查澎湖地区丁香鱼及底拖网渔业混获物种。目前已纪录到二百多个混获鱼类物种,其中除了部分待确认物种外,也记录到台湾首次发现的大鳞短额鲆。

澎湖科大指出,大鳞短额鲆属于左鲆科,1908年首次发表于印度洋,后在日本及菲律宾亦有记录。但台湾未曾记录过。此次计划针对赤崁地区的丁香渔业混获进行采样调查,在其中发现4个未曾发现过的比目鱼样本,经过比对文献且与日本学者讨论后,确认是台湾首次记录的大鳞短额鲆。

过去10年,何宣庆与日本学者合作研究台湾鲆科鱼类,已经描述3个新种及多个台湾新纪录,这次在澎湖也采集到10鱼种的比目鱼,台湾的比目鱼多样性高。此次与在地团队“年年有䲠”合作,常态性派员前往采集,一开始在采集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有几个特殊的样本脸颊上有橘色斑点,经判断应该是以前从未见过的。此次新纪录的文章已获国际期刊Zootaxa接受,将在近期内发表。

澎湖科大指出,大鳞短额鲆的主要特征为雄鱼的盲侧脸颊具有许多橘色斑点,两眼间有两条深色条纹以及眼侧具有白色圆斑等。此次采集到的4个样本有3个为雄性、1个为雌鱼,均为小于6公分的个体。

(转自中央社)

责任编辑:钟元

相关新闻
澎湖邮轮码头正式启用 台交长:盼成为跳岛基地
圭贤用演唱会游台湾 夸口“要唱到金门澎湖”
桃青年局跨海共学共创 率五县市地创团队访澎湖
澎湖花火节天公不作美 布袋港2千游客旅程延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