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承与爱 初来部落布农族人正努力着

他们种植着台东杂粮三宝:小米、红藜和树豆。(余高菁提供)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台东报导)“我从台中回来后,发现部落的脚步很慢。那时候家里有稻田,是给亲戚契作,另外还有红藜和小米。妈妈年纪大了,当时只是分享给部落的人,后来我决定去武陵绿色隧道2626市集,离我最近,开车不到20分钟。于是我们开始在市集展售,卖一些家里的作物。发现产品需要一定的包装,于是开始进行一般的行销,并与部落做契作结合,才有现在稳定的稻米和红藜、小米。”台东海端乡布农族初来部落余高菁回忆2016年的情景。

黎俊麟的妈妈帮忙补秧苗。
黎俊麟的妈妈帮忙补秧苗。(余高菁提供)
小米收成后,还要几道工序的处理。
小米收成后,还要几道工序的处理。(余高菁提供)

黎俊麟与余高菁夫妻俩八年前回到娘家,眼前是一片青绿的山影和初来桥下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种植着台东杂粮三宝:小米、红藜和树豆。这些作物,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食物,更是千百年来布农族传统的延续。

黎俊麟与余高菁夫妻俩八年前回到初来部落。
黎俊麟与余高菁夫妻俩八年前回到初来部落。(余高菁提供)

克服困境 延续千百年传承的布农族作物

“这几年有疫情和地震,我们如何坚持下来呢?当时台东县政府提供了一些补助方案,比如真空机包装补助,还有原民会线上电商平台的行销协助。我们在2019到2021年间,每2个月至少跑一次台北希望广场,虽然一开始展售很尴尬,但促使我们迅速成长,处理客户的不同需求和问题,逐渐适应并提升产品质量。”余高菁表示。

她进一步提到:“我们遇到过挫折,比如红藜有时会有黑点,影响外观,但这是红藜的一部分,很难完全去除。小米的鸟害也带来挑战,但我们找到方法,与稻米收成同步,减少损失。后来,我们购买了色选机,解决了人工挑选的困难,提高了效率和产品品质。”

初来部落的红藜。
初来部落的红藜。(余高菁提供)

传统日晒工法 传递记忆中的味道

余高菁选择自种自销,与部落的叔伯阿姨们一起合作。
余高菁选择自种自销,与部落的叔伯阿姨们一起合作。(余高菁提供)

余高菁选择自种自销,与部落的叔伯阿姨们一起合作,希望提升部落的经济产能,成就共好心意。

虽然去年小犬台风和今年的花莲大地震,让东台湾的观光影响巨大,但余高菁满怀信心的表示:“我们布农族人天性乐观,会正向面对困境。”

来自中央山脉关山圳的纯净水源
来自中央山脉关山圳的纯净水源(余高菁提供)

余高菁提到:“红藜、小米、树豆目前我们都是采用友善耕种。我们产品品质稳定后,就减少去北部展售,开发更多的线上平台销售与店家寄卖,因为小孩年纪还小,需要更多时间照顾与陪伴。”

余高菁的小米田。
余高菁的小米田。(余高菁提供)

稳定的客户基础

“目前我们的客户都蛮稳定的,他们只要吃习惯,都会持续和我们订购,花莲大地震那一天,还有老顾客传讯息跟我说:“余小姐,你们台东还好吗?”当下我好感动。除了当客人以外,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就会变成朋友,或者成为红藜、小米的忠实顾客。一旦吃习惯了就会固定持续回购。”余高菁很感恩老顾客的关心。

初来桥田野风光。
初来桥田野风光。(余高菁提供)

她也分享到:“在台湾很多人卖稻米和小米、红藜,我们这些客人最后会选择我们,我不晓得是不是我们平常比较用心,人与人的互动也很重要。客人跟我们最后都会变成朋友,或者是去台北参加希望广场市集展售,我们会主动传讯息给熟客,他确定我们会来,就一定会来找我买。”

海端乡初来部落风景如画。
海端乡初来部落风景如画。(余高菁提供)

特色活动与未来展望

目前不只致力于初来部落的作物推广,余高菁提到新的品项:“我们的鹿角蕨上板体验活动,是因为我去台东上课时发现这项有趣的植物。回家后,我先生努力拯救快要枯死的鹿角蕨,而逐渐养成兴趣,会上网了解别人的方法和技巧。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大约一百五十颗鹿角蕨。希望未来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进一步发展部落的经济。”

黎俊麟和余高菁夫妻的故事,展现了对布农族传统作物的珍惜与热爱,透过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让这些作物在部落的土地上继续生生不息。

鹿角蕨上板体验活动。
鹿角蕨上板体验活动。(余高菁提供)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