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淹桂林 王维洛:与发展旅游等有关

人气 3926

【大纪元2024年06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宁海钟、骆亚采访报导)广西桂林连日暴雨,漓江水倒灌,桂林火车站遭淹,当局称洪水超30年一遇。民众抱怨是当局泄洪导致,当局则辩解“上游水库已满,来多少水只能被动泄多少水”。对此,旅德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接受专访,解析了洪灾背后的体制原因,桂林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洪灾与官员发展旅游导致水库防洪功能退化等原因有关。

暴雨加泄洪 水淹桂林 当局辩解

中共央视网6月20日报导,广西桂林漓江全线水位出现持续上涨。6月19日下午起,桂林主城区已经出现严重内涝,上涨的漓江水倒灌到沿江路面。水最深的地方有数米深,桂林火车站因进水停止运营。

就本次灾情,央视网19日的报导提到,水位上涨是“受持续强降雨及漓江上游水库相继泄洪影响”。

澎湃新闻6月21日发文《桂林内涝与泄洪有关?当局解释:上游水库已满,来多少水只能被动泄多少水》。报导说,多数受访桂林市民指桂林很少被淹,确实出现了强降雨,但并不觉得会带来如此严重内涝。且19日下午,雨已经停了,但水位突然上涨,河水倒灌致内涝。

报导说,民从质疑此次桂林城区被淹,主要是因为上游水库泄洪引起,大家措手不及。但也有居民认为,水库的水满了,泄洪也是无奈之举。

(网路截图)

广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运逵辩称,“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的水库水位已经满了,上游来多少水只能被动地泄多少水。”

广西台报导则声称,这次水库工程将桂林洪峰水位降低了0.32米,将近百年一遇洪水降至超30年一遇洪水。

旅德水利专家王维洛6月21日对大纪元表示,桂林2020年开始到2024年,每年都有洪水,把阳朔淹得很厉害,但是没有像今年淹得这么厉害,把火车站也淹了。

他说,按照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桂林火车站的防洪标准应该能够防御100年的洪水,但现在桂林火车站都淹了,说明就没有达到要求。不但是火车站的设计,整个城市的防洪设施都是有问题的。

大陆网友认为官方等于承认是泄洪导致灾情:

“Lemostic”:“那就还是泄洪(导致的)嘛。”

“小猫蹭什么热度”:“为什么只关注流入,不关注流出。”

“明青萝”:“就不能雨季来之前做好泄洪准备?”

“嬉戏狒狒”:“过度开发,原本就是往年洪水水淹地,因为几年不来洪水就在水淹地上开发建设。一旦洪水来该淹的淹了,不该淹的也遭殃了。”

也有人在网友评论后频频跟帖回复,支持官方泄洪。

“泉南彼岸”:“不泄洪如果水坝溃了,你是不是又说怎么不泄洪。”

“泉南彼岸”:“人家肯定提早泄一下了,等你说水坝已经溃了。”

水利专家析桂林水灾及泄洪背后的体制因素

据《桂林日报》报导,桂林全市有448座各类水库。漓江上游最大的四座水库为斧子口水库、川江水库、小溶江水库和青狮潭水库。

中国水利网站2015年的文章称,四水库可控制漓江上游40%以上的集雨面积,可拦截漓江上游50%以上的降雨来水,每年枯水期可为漓江提供4.3亿立方米生态旅游用水,能使桂林市的防洪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024年6月20日,中国广西区桂林市遭暴雨袭击后,主城区出现严重内涝。(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王维洛认为,桂林近年屡屡被淹,与当地政府发展旅游有关。“桂林上游的四个水库,其中最大的青狮潭水库,建水库的目的是什么?当时是为了农业灌溉的,等到改革开放以后,桂林的旅游业上来了,然后水库的功能就发生了变化,就是它要为桂林的旅游业服务。”

“桂林处于中国南方,处于东南亚季风影响的气候区里。每年的4月份到7、8月份,它降雨量比较多,过了9月份到10月份的时候,降雨就比较少,那么漓江就会出现枯水期,出现水位很低的现象,船就不能走了。”

他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当地政府认为漓江水位时高时低破坏了景色,“所以他们就用上游的水库放水来控制漓江的(水位),下游阳朔一带的漓江的水位,就是说它常年都有水。而且常年的水位都是差不多高的,这是他认为人间的美景。这四座水库就担负着这个任务,这是现在最主要的任务。那么它防洪的任务基本上就退化了。”

除了发展旅游的原因,王维洛分析桂林内涝涉及另外两个体制因素:

第一,习近平上台后设立水库的库长,每一个水库有三个负责人,一个是桂林副市长“或党政主要领导人”,另一个是桂林水利局的局长,第三个是水库本身的负责人。他们要对水库的安全负责。

第二,按当局的政策,水库的人员是国家拨给基本工资,但其它的奖金、绩效工资,都要靠水库挣出来。所以这些管理者处于一种很为难的状态,因为要用水库来盈利是工作唯一的目标,泄洪其实他是很不愿意做的事情。

“你把水放了,就没有挣钱的工具了。水是能卖钱的,往下泄的时候,(能)保证漓江的水位不变的话,旅游局是要给他钱的。所以他就不愿意放水。”

王维洛说,但是如果下暴雨,水位上涨得很快,为了水库的安全和他的官位,他就必须立即马上放水,所以中国的放水往往都是在突发的状态下发生的。“中国老百姓总结出来说,中国的水库泄洪往往都是在半夜泄洪的,他也不告诉你老百姓,就泄了。这也和中共的水利管理的制度是连在一起的。”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华北地区发生洪灾。河北保定市涿州多地居民表示,政府在北京水库泄洪前并未发出通知要求居民撤离,导致涿州各地有上百万居民因淹水被困。

中共官媒报导,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表示,他下令“有序启用蓄滞洪区,减轻北京防洪压力,坚决当好首都‘护城河’”。这被批评是水淹涿州保北京。

当然也有泄洪是当地政府提前一点时间通知的,但是民众仍猝不及防。

这次桂林泄洪就被市民批评存在预警不到位的问题,上述广西官员周运逵对官媒辩称,从政府层面来说还没有措手不及的感觉。桂林市也发布了公告,通过媒体、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措施。而市民措手不及,可能是因为不认为会有这么大的洪水;收到短信滞后;另外洪水来得太快,财产来不及转移,等等。不过该官员也承认,在这方面有改进空间。

旅居德国的国土规划专家王维洛博士著作《三峡工程36计》5月在台湾出版。(博大提供)

老是泄洪是否正常?

中国的洪灾往往伴随当局的泄洪,这已成为惯例。有人质疑泄洪,但有一些民众认为当局泄洪是正常的,关键是提前预警。

王维洛说,说泄洪正常是不对的,原因涉及中国水库的汛限水位。(中共官方资料称,所谓汛限水位是:汛期时不得超过的水位,超过必须泄洪。)

王维洛说,汛限水位是水库里的一个低水位,举例:三峡工程的汛限水位是海拔145米,正常蓄水位是海拔175米,从汛限水位到正常蓄水位之间有很大的库容,三峡它有221.5亿立方米的库容,这个库容本来是用来蓄洪水的,你不能说超过汛限水位就放水,否则防洪库容是零了。但现在为什么说超过汛限水位就马上放水呢?就是因为中共搞库长责任制,管理者因为大坝质量不好,很害怕发生溃坝,所以就宁愿先放水。

“习近平把这个责任都压到最下面,(水库)这三个(负责)人到了最后的时刻,一想不对了,就把水放下去了。”

对于广西官员说的水库“上游来多少水只能被动地泄多少水”,王维洛说,在一定前提下这说法也没有错。

“水库如果要能够发挥防洪作用,有一个前提,是你能够预先知道暴雨什么时候来,强度是多少,持续的时间是多少,后续还有没有暴雨了。如果没有准确的气象预报,就会出现了水库运行调度的错误,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偶有泄洪,但会选择泄往人烟稀少之地。2011年,美国启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的莫甘扎泄洪道,125个巨大闸门将从密西西比河上游下来的洪水排入人烟稀少的阿查法拉亚盆地沼泽,让新奥尔良市免遭洪灾。

王维洛说,国外泄洪泄了要给赔偿的,那些房子被淹了以后,如果是有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赔,没有保险公司的话,政府都是通过基金来帮助老百姓重建的。看德国的赔偿,你淹了破房子,他赔你的是一座新房子。

去年发生水灾后,河北当地政府曾声称灾民最多可得到70%的赔偿,但民众抱怨,当局赔偿的金额与灾民的损失不成正比。

去年8月11日,河北保定市公布,“房屋倒塌的按4万元保额赔偿”,“每户室内财产保额按5千元进行赔偿”。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参保地区人员死亡的,每人给予救助赔偿5万元。另外,河北省8月13日开始对7处蓄滞洪区、13个县、700多个村进行补偿,每亩地仅补偿200元。

美国大规模拆水坝 中国危库风险加大仍耗巨资在维持

近年美国大量拆除大坝。截止2022年统计,全美已有1951座水坝被拆除。

王维洛说,中国现在有将近十万座水库,往轻点说,四分之三的水库是不安全的。

“寿命期都已经超过了,它超过了也不拆,然后每年就大量地申请经费,这几年光是修所谓病库、危库,每年一万亿人民币投下去的,都没有效果的。有人算过了,你稍微再加点钱,中国全民医疗保险都可以实现了。它数字上可能说,今年质量不好的水库数量减少到多少,但是总体上,它的数量还是在增长,风险还是在加大。”

王维洛还提到一个情况,“中国的洪水线是国家保密信息。在世界上其它地方,你在谷歌地图上都能找到(有关洪水)的地形图。”

他举例,在美国买房子,可以问是不是在20年一遇的洪水区内,50年一遇的洪水区内。卖房的人得告诉你,他们信息都有。中国的房子没有这个信息,它是国家保密的资料。

“受害最大的就是老百姓,他不知道他买的房子就在洪水淹没区里头。你看到中国哪个城市公布水库淹没区吗?我们那时候在中国(搞工程),都要到解放军总参去借图,得把保密条例给签了,拿命押上去的,否则的话你就是泄露国家机密。”他说。◇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组图:中国多省遭遇罕见大洪灾
桂林漓江出现今年首次超警洪水 全线封航
组图:广西33条河流水位超警戒线 多地爆洪灾
桂林暴雨成灾 大量汽车泡水 楼梯变成瀑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