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易中暑 如何预防和急救 一文看懂

人气 562

【大纪元2024年06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天气炎热,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国健署)表示,太阳火辣辣,防晒需补水,提供预防3招,急救5步骤,让亲子远离热伤害。

中华民国国健署表示,俚语说:“未吃五月粽,破裘不敢放”,代表过了端午,天气逐渐炎热,冬衣棉被才可收藏起来,而紧接着夏至到来,气温更是明显上升。

据中央气象署观测资料显示,台湾年平均气温与过去1世纪(1911-2020年)相比,温度上升约1.6℃;在四季分布上,21世纪初(自2001年起)夏季的天数已增加至约120-150天。

国健署提醒,每年7、8月正值学童暑假时间,也是儿童活动与家庭旅游的旺季,环境温度越来越高,可说是中暑、热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儿族群因生理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关系,无法适时的补充水分与休息擦汗;较大的孩童则是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忽略环境高温和身体缺水产生的不适,造成热伤害的症狀。

国健署与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等单位跨域携手合作,在暑假来临前,透过记者会及发布儿童热伤害卫教素材,共同提醒家长与学童,不论室内与室外游玩,都要注意预防热伤害,减少热急症的发生,开心健康放暑假。

中央气象署表示,“健康”及“天气”是民众日常生活中,高度关切的2件事情,在气候变迁加剧,所造成极端高温日数增加、低温日数减少的情况下,中央气象署自2018年起发布“高温资讯”,提醒社会大众注意防范热伤害,并在高温资讯发布后,同步更新于中央气象署全球资讯网(https://www.cwa.gov.tw)、“生活气象”APP及Facebook“报天气”粉丝专页等处揭露.

另外,气象预报员也会透过新闻传播媒体加强播报、提醒民众及相关政府单位留意,高温气候对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说明,每年与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提供的预防热伤害卫教宣导素材转知所属各级单位与辖属学校,加强宣导与落实学生避免热伤害的措施,并于夏季期间透过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宣导热伤害防范处理方法,同时学校于放暑假之前,发放预防热伤害等单张,提醒家长与学生一起注意,安心又平安的度过炎炎夏日。

国健署提醒,容易发生热伤害的环境,包括:高温闷热的户外、空气不流通的室内,以及密闭的车内。因此,室内与室外都须留意孩童,透过家喻户晓的东森幼幼台草莓姐姐担任一日宣传大使,提供3招预防热伤害,以及5步骤的热伤害急救,学习自我防护,远离热伤害威胁。

3招预防热伤害

一、保持“凉”爽:在穿着上以浅色与透气材质的衣服为主,婴幼儿衣着上,不建议有过多的包覆。于室内时,空间保持凉爽通风,外出时,婴幼儿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并可携带手持式电风扇、遮阳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选用适合的防晒用品。

二、“补”充水分:不论在室内或室外,适时适量的补充水分,避免瞬间大量的补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饮料取代。

三、随时留“心”:外出时留意气象资讯,避免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外出,另外,若搭车或开车,务必确实检查孩童是否已下车,避免因孩子睡着,留置车内发生憾事。尤其以搭乘娃娃车至托婴所之婴幼儿,随车老师及司机,下车时务必确实清点人数,到班时,若老师发现婴幼儿缺席,须马上联络家长确认是否有随车到校。活动游玩多注意孩童身体状况,若出现身体不适请立即休息,必要时需送医诊治。

5步骤热伤害急救

一、荫凉通风:当孩童出现热伤害征兆时,如疲倦、食欲不振、活动力减退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的环境,迅速到荫凉通风处。

二、松脱衣物:移除孩童身上过多、不透气或太紧绷的衣物,并让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现有呕吐现象,则协助侧躺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险。

三、泡水或洒水散热:全身颈部以下泡冷水,或用凉水擦拭身体,并搧风降温,如手边可取得冰凉饮料罐,可放置于孩童的颈部、腋窝和鼠蹊部。

四、补充凉水:孩童意识清楚,可给予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电解质饮料,补充身体所需的电解质;若出现意识不清的现象,则不可以给予饮水。

五、尽速送医:在处理热伤害的过程中,若出现大量流汗、口渴、恶心呕吐、轻微的意识混乱、昏厥等等症状,或超出可以当场处理的情况,应紧急拨打119,寻求医护人员协助。

责任编辑:叶紫微#

相关新闻
炎热缺台风 7月平均降水量减逾6成创新低
炎热夏季如何使用空调 既凉快又省电
炎热、野火和热带风暴本周末齐现加州
香港九月天气异常炎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