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中国传播政策‘贴近群众’动向

标签:

【大纪元1月23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丁力香港1月21日报导)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总管李长春最近指出,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衡量精神文化产品,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

香港资深媒体研究员周兵对此评论说:“我觉得这是好现象。中国新闻界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应该做这些事情了,其实中国新闻界也正在做这些事情。不过并不是像中国经济改革那样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沿着市场化的道路走,不断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市场运作规律作调整。这种调整是反应性的,而不是前瞻性的或者有预先计划的。到现在,中国新闻界已经起了相当的变化。刚才李长春说的那些,在地方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晚报、小的电视台上、在非新闻类的电视节目里,已经有不少了。”

*官方民间两种语言*

在中国的“大报办小报,小报养大报”的浪潮中,出现了不少软性报纸,也出现了像〔南方周末报〕和[21世纪经济报导]这样的比较开放和大胆的严肃报纸。不久前广州南方日报系统的[21世纪经济报导]发表了学者梁小民的文章,题目是[走下神坛的国家]。文章说,“代表国家的统治者难免犯错误,也难免假借国家之名来实现自己的私利。这些人其实也是利己的。会犯错误的普通人一旦登上神坛,以国家的名义做事时,就会神化自己。”

有些中国报刊的言论空间大一些。谈到言论空间,香港的学者周兵说:“中国的话语空间有两方面,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民间话语空间的很多言论非常自由,而官方话语空间的言论很刻板僵化。比如说新闻记者,同家人和朋友讲的是一套话,在工作中讲的是另一套。这里有个矛盾存在。”

*动物农庄过关令人费解*

在文艺娱乐方面,在中共16大以来的北京戏剧舞台上,既有交响清唱剧《江姐》和评剧现代剧《西柏坡》这样的官方主旋律作品,又有根据西方反共作品改编的话剧《动物农庄》。奥威尔的原作是影射和讽刺苏联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16大刚结束,这个话剧就在北京上演了。 它早就通过了官方的审查。

这究竟是中国文艺领域大力开放了的迹象呢,还是有别的原因使这个话剧“蒙混过关”了呢?中国著名剧作家沙叶新等人感到莫名其妙。他告诉美国之音,过去丁关根控制的中宣部是不可能让这个话剧上演的。

很关注这个问题的周兵说:“我查询了不少渠道,没有得到确切消息说为什么批准上演。我怀疑是哪一层的官员不知道这个故事,就莫名其妙地批准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菲特披露遗嘱 遗产全部捐给新慈善信托基金
南加州学区暑期项目 让家长安心上班
【新闻大破解】A股又跌破三千点 经济多癌并发
【新闻大家谈】拜登川普2024首场辩论 火花再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