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中國傳播政策『貼近群眾』動向

標籤:

【大紀元1月2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丁力香港1月21日報導)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總管李長春最近指出,宣傳工作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衡量精神文化產品,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喜歡不喜歡。”

香港資深媒體研究員周兵對此評論說:“我覺得這是好現象。中國新聞界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應該做這些事情了,其實中國新聞界也正在做這些事情。不過並不是像中國經濟改革那樣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沿著市場化的道路走,不斷根據市場的需要和市場運作規律作調整。這種調整是反應性的,而不是前瞻性的或者有預先計劃的。到現在,中國新聞界已經起了相當的變化。剛才李長春說的那些,在地方的媒體,尤其是都市報、晚報、小的電視台上、在非新聞類的電視節目裡,已經有不少了。”

*官方民間兩種語言*

在中國的“大報辦小報,小報養大報”的浪潮中,出現了不少軟性報紙,也出現了像〔南方周末報〕和[21世紀經濟報導]這樣的比較開放和大膽的嚴肅報紙。不久前廣州南方日報系統的[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了學者樑小民的文章,題目是[走下神壇的國家]。文章說,“代表國家的統治者難免犯錯誤,也難免假借國家之名來實現自己的私利。這些人其實也是利己的。會犯錯誤的普通人一旦登上神壇,以國家的名義做事時,就會神化自己。”

有些中國報刊的言論空間大一些。談到言論空間,香港的學者周兵說:“中國的話語空間有兩方面,一個是官方的,一個是民間的。民間話語空間的很多言論非常自由,而官方話語空間的言論很刻板僵化。比如說新聞記者,同家人和朋友講的是一套話,在工作中講的是另一套。這裡有個矛盾存在。”

*動物農莊過關令人費解*

在文藝娛樂方面,在中共16大以來的北京戲劇舞台上,既有交響清唱劇《江姐》和評劇現代劇《西柏坡》這樣的官方主旋律作品,又有根據西方反共作品改編的話劇《動物農莊》。奧威爾的原作是影射和諷刺蘇聯十月革命和共產黨的。16大剛結束,這個話劇就在北京上演了。 它早就通過了官方的審查。

這究竟是中國文藝領域大力開放了的跡象呢,還是有別的原因使這個話劇“蒙混過關”了呢?中國著名劇作家沙葉新等人感到莫名其妙。他告訴美國之音,過去丁關根控制的中宣部是不可能讓這個話劇上演的。

很關注這個問題的周兵說:“我查詢了不少渠道,沒有得到確切消息說為什麼批准上演。我懷疑是哪一層的官員不知道這個故事,就莫名其妙地批准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家長做這4件事 幫孩子健康快樂度暑期
美最高院將裁決川普豁免權案 需關注五件事
24​​歲的MIT亞裔女博士生 騎車時被撞身亡
美國新車銷售今年下半年料將放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