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常安:一座稀泥巴糊的里程碑

——评中共十六大

常安

标签:

【大纪元10月15日讯】中共十六大三中全会已经曲终人散。会议之前,各方人士均对大会充满期待,有的希望看到中国政坛人事大变革,有的希望胡锦涛推出新的政治改革方案。而会议进行之中,中共喉舌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对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并称之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但大会却令人失望。从大会文件的行文中,我们仍然嗅得出中共高层权争的硝烟味,胡锦涛与江泽民之间的明争暗斗似乎难以止息,在可见的将来中共内部仍将继续为不团结所困扰;而会前曾大吹风,说胡锦涛将会就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大胆尝试,但大会在神秘兮兮中开始在神秘兮兮中结束,就是不见有丝毫要推动政改的动静。

如此这般,不禁令人满腹疑窦,这个里程碑上的碑文都究竟有些什么内容呢?实在令人看不清楚,看不明白。

当然,大会也通过了两个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一个是《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但这两个文件是否可以成为所谓的里程碑呢?显然还不够。

一方面,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众所周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却还要在市场经济上打转,这除了说明改革开放迟滞不前甚至失败外,还能说明什么呢?当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理论上相生相克,不抛弃社会主义的空想又怎么可能取得市场经济的成功呢?再来个二十年,中共的市场经济仍然也只能是进行式。

另一方面,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更令人觉得中共在“与时俱进”的口号下,实际上仍然在原地踏步。宪法是一国之根本大法,修宪应是全民的责任,但中共却以为宪法是其党章一样,说修就修。实际上,中共修宪法也就像吃饭喝茶般随便,我们不是时时都要眼睁睁地看着中共修宪么?同时,我们在三中全会的报告中,修宪仍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这样一部“中共宪法”不修也罢不要也罢!

至于三中全会公报就更算不上是里程碑文件了。该份文件不过是在日渐变厚的中共文献中的一篇平庸之作,里面除了假大空的口号,基本上与历次中共大会的报告没有多少差异,都是形式多于实际,口号多于内容,强调中共权力高于国家权力高于人民权利等。

三中全会的文件即内容虽然乏善足陈,但我们也有注意到会议的形式“创举”。据说胡锦涛提出在三中全会由中共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述职,被外界喻为党内民主改革的创举。但这是否值得喝采呢?中共政权向来提倡所谓的民主集中制,而似乎上述述职行为,其实不过就是中共民主理论中的一部分,实践了理论中的部分居然被喝采,可见原来中共数十年来都只是一言堂,都只是向上述职。现在的叫好声似乎嫌来得太晚了一些,当然这种形式自然也不可能成为里程碑的。

虽然被新华社评论员喻之为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但在“神州五号”热中,三中全会马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点缀,成为街谈巷议中的残渣剩饭。也许再过上个三五天,三中全会就会从人们的记忆中被彻底逐出,变成一个考古学家面对的历史事件。

当然,即使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将此次大会视之为一座里程碑的,不过是一座稀泥巴堆起来的里程碑,当下雨或是日晒夜露,这碑就又变回了稀泥巴。稀泥巴唯一的特点,大概就是弄湿途人的鞋裤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常安:共官的“帝王心态”
常安:“华文传媒论坛”沦为中共统战工具
常安:胡温教战手册之一 稳定的哲学
常安:胡温教战手册之二 民气双刃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