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华】唐三彩(二)

——制作过程
水心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25日讯】
三彩的生产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它至少要经过胚料制备、釉药配制、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手续。

全部工艺的特点,大抵可分为制作胎体和制釉烧成两大方面。

唐三彩的胎质,有红色陶胎和白色陶胎两类,前者以普通陶土为原料,后者用白色高岭土作胎。选土是造陶过程极其重要的一环。隋代以前的陶土率多粗糙乌黑,唐三彩所用的泥料,相形之下颇为细致,一般都由相当纯净的高岭土碾磨成粉。但由于产地不同,泥料中的含铁量并不一致,素烧之后仍然产生粉色与白色两种素坏。

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轮制、模制等几种。如俑多为塑型之后翻模,所以我们今天常能看到两件以上造型完全一样的陶俑,它们就是模制的;又如三彩器皿如同其他陶瓷器皿一样,多为轮制。制作好的胎体,凉干后入窑素烧。



唐三彩的制作与一般陶器略有不同,它往往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素烧,温度约在摄氏一千度左右。烧成的素胎经过修整或加刻上纹饰,便将合成的不同颜色的釉汁,用各种方式施在素胎上,再入窑回烧。釉烧温度一般在九百度左右。由于施釉时釉汁会自然流淌,并经过釉烧时九百度左右的热浪激荡,致使釉色出现水乳交融现象或往下滑流现象。这种特有趣味,便产生了唐三彩特有的色彩效果。



三彩女俑/ 公元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南何村鲜于庭诲住墓出土

烧三彩的窑炉属半倒焰馒头窑,由燃烧室、窑床、烟囱组成,以薪柴为燃料(至今不见当时有用其他燃料者)。铅釉的釉药,包括铅、石英、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钴等矿物质。这些釉药经石臼、擂钵粉碎而成,用时合成液状。

细分唐三彩的烧制过程,从选土配料、辗磨成粉、净泡坏土、搅拌制坏、阴干素烧、上釉釉烧直到彩绘开相,过程十分繁复。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再详细介绍素烧与开相。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墓出土文物中最知名的可谓金缕玉衣。
  • 随着厚葬风气的盛行,唐三彩在这种条件下蓬勃发展,种类之多,诸如文侍武将、歌舞乐人、马牛骆驼、瓶罐碗盘,都象征性地陪葬入墓。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祖父外祖父虽是东晋的名士,但是到陶渊明时,家世已经衰落。然而自幼就贫困的他,并不以贫为苦,他一生虽没有显赫的功业,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诗文的成就,却受后人崇仰传诵不已。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谦自幼聪颖过人,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传》)。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于谦的这些半神的操守准则,对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像韩信﹑岳飞﹑袁崇焕一样,其品德操守举世崇尚。
  • “尧舜”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典范,作为一个女人,诚孝张皇后获得“女中尧舜”的称号。600年前的这位传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干,默默地站在幕后,辅佐三代帝王处理朝政。她从来没有走上前台,没有垂帘听政。她只是谨守妇道,做了一个女人该做的,就为她的时代带来了安定与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经历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过无以复加的荣华富贵,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孙之礼;亲历过朝局动乱和生离死别;目睹了皇位走马灯似的更换,她轻而易举就可夺取。可是,她始终稳坐于后宫,扶持子孙皇帝,没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而这些帝王对她非常敬重。史书评价,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与她的爷爷郭子仪相辉映。
  • 两度被废,两次垂帘,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赵宋皇室遗弃的女人,却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续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赵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