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陶俑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1日讯】
辽(公元916年–1125年)
男俑高50.3、女俑高51.5釐米
1986年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陈庄村出土
北京市昌平县文物管理所藏

青灰色陶质,立姿,面相丰满。男俑髡发,穿左衽长袍,左肩有一花纽扣,腰系带,双手拢于腹前,足穿尖头靴。女俑亦髡发,内穿圆领衫,外套对襟短袄,腰系带,下着褶裙,圆头鞋。

转载洛神艺术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2月27日讯】(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电)河南省洛阳市考古工作者日前发掘一批唐朝墓葬时,首次出土三个胡俑。考古专家认为,这为洛阳确定为丝绸之路东起点提供有力证据。新华社报导,这批唐墓位于三国时期﹁武圣陵寝﹂|关林附近,有三十多座,墓葬形制均是竖穴斜坡道洞室墓,规模属中小型墓葬,由于未被盗挖,墓中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出土两百多件珍贵彩绘陶俑和其他精美葬品。
  • 泥质灰陶。上身赤裸,下穿长裤。身屈,蹲坐在地面上,赤足,右腿扬起,脚掌向上,张口,露齿,额前有皱纹数道,着幧头,左臂下夹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两臂戴有璎珞珠饰,似作说唱状,面部表情幽默。俑表面彩绘已脱落,残存白粉及褐色土痕。
  • 这是张盛墓中的伎乐人形象,为当时乐队中的坐部伎。这组伎乐俑共六人,均头梳平髻,脑后插梳,黑发朱唇。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