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傅国涌﹕“国民人格上的安慰”

奴颜卑膝的“作家”、“大师”“学问家”再多 绝对不会给一个民族增添荣光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6日讯】1929年7月31日,张孝若写信给胡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现在政府对老百姓,不仅仅防口,简直是封口了,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前月看见先生在《新月》所发表的那篇文字,说的义正词严,替老百姓喊几句,打一个抱不平,不问有效无效,国民人格上的安慰,关系也极大。试问现在国中,还有几位人格资望够得上说两句教训政府的话?像先生这样的要说便说,着实是‘凤毛麟角’了!现在最不堪的,是人格破产,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弄钱,上行下效,变本加厉,与廉洁二字确成背道而驰,恐怕要弄到只有府门前一对石狮子干净了。”

武人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是“为国民争人格”,文人胡适在《新月》批逆鳞、争人权照样是“国民人格上的安慰”。在李尚平、孙志刚这些小人物惨遭横祸的时代,谁能给“国民人格上的安慰”?当湖南乡村教师李尚平因为仗义执言而被蓄意谋杀时,举国上下,除了《南方周末》等极少数几份报纸报道了真相,除了网络上的愤怒和悲伤,面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死,偌大的教育界,多少名流贵人们竟无一人公开说一句公道话,也没听说有教育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李尚平惨死,同时死去的还有正义、良知,欲求“国民人格上的安慰”而不得。

这次孙志刚因为没有暂住证而遭收容、丧命,消息传出,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拍案而起,以一个教师、一个母亲、更是一个公民的身份写下了那篇正气凛然的檄文。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兴良教授也谴责了“完全丧失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收容制度”。

她们的声音,不仅安慰了孙志刚的在天之灵,更是“国民人格上的安慰”。那些有地位、有名声的人,面对无辜生命的丧失,面对邪恶的谎言,更应该挺身而出,他们对这个社会负有更大的责任。1923年,地质学家丁文江在燕京大学发表讲演,提出“少数人的责任”,呼吁知识分子负起更多责任。如果每个人都苟安在自己温暖的屋檐下,恶劣的社会风气、与现代文明不相容的旧制度又怎么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苟且偷生、奴颜卑膝的“作家”、“大师”“学问家”再多,也绝对不会给一个民族增添丝毫的荣光,反而只是多几个酒囊饭袋,多几分耻辱。

“犬吠蛙鸣齐颂圣”,除了像舒芜的诗中所说,他们还能做什么?二千多年以来,一个民族只知道向皇上高喊“万岁”,这样的时代早就应该结束了。如果今天我们还要喊“万岁”的话,应该喊“李尚平老师万岁”、“高耀洁医生万岁”、“蒋彦永医生万岁”、“艾晓明教授万岁”……只有那些带给“国民人格上的安慰”的人们才值得我们尊敬。他(她)们直面这个千疮百孔、毫不完美的世界,义无返顾地说出了真话,李尚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蒋彦永医生、艾晓明教授会不会被“秋后算账”,还是一个问号。风萧萧兮易水寒,相信他们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刹那,已作好了一切准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名家专栏】摧毁共产主义从各州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