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自然村落的田园生活

张育明

标签:

【大纪元9月1日讯】[编者按]本文是描述1928年蒋中正领导第二次北伐统一中国后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十年间,中国华北农村在没有共产党破坏的地区,人民只要没有兵荒马乱,既或在原始大自然条件下也都能过上安生、红火、欣欣向荣的日子。农民的土地都能生长足够的粮食,让人民自然调剂达到地方自给自足。附图系1930年河北省保定地区美籍传教士罗福瑞女士(Miss Florence Logan)所摄河北大平原长势喜人一眼看不到边的麦田景象。(摘自张育明教授着:《血泪年华》3-6页,宇宙光出版社,1999年)

自然村落的田园生活

张育明

眼下才过芒种三天,这十来天可真是响晴白日,万里无云,整个大地严丝合缝地被蔚蓝的穹苍笼罩了起来。站在一个二十三户人家自然村落的庄头上,向四面方眺望,哪怕是小伙子、大闺女的好眼力,华北大平原腹地全然是一望无际,没边没沿的金黄麦海。真格是阡陌纵横、垄沟交错,块块整齐的好庄田啊!

眼下头来,轻轻抚摸,麦杆株株茁壮,麦穗朵朵生辉,活像出征的壮士,排好队伍,挺胸昂首地等待着将军的号令。一眼就能看出来颗颗籽粒长得饱满舒展劲儿,说明它们都已经享受够了阳光雨露,但却仍然贪婪地张开大嘴再多多吸吮些许阳光洒在大地上的乳汁。稍微留点心,彷佛还能听到它们正在咀嚼大自然所赐美味佳肴的声音,还真有点儿像大簸箩里的春蚕猛吃桑叶之声,又活像成群结队肥腾腾的小猪崽在天清气朗的原野里叫着欢儿一样,倒也着实希罕人。

时有三五支脖颈下有一片红绒毛,家乡人俗称老红脖的小鸟儿夹杂在家雀群中,它们到处找昆虫活食吃,叽叽喳喳杂乱无章的呜叫声,镶嵌着布谷鸟远近传来特有的候鸟呜叫“光棍捉锄!光棍捉锄!”提醒人们这可真是夏收农忙季节到了。

在飘浮着几片云的蔚蓝天空,偶见三三两两的黄莺翱翔,和家雀不合群的燕子八九成群的在头顶上飞舞,铁轮车道上偶有一两只被割麦农夫惊吓出来的野兔没命地奔跑。不管是谁,只要留点心,就能闻到原野里初熟小麦所喷放出来的清香气味,还可听到微风在亭亭玉立翻滚的麦浪中往返漫步的飒飒声。此情此景真格赏心悦目,促人陶醉,如此沐浴在这样在自然的真实里,若非亲临其境,谁能体会出其中饱含希望的美善感受,究竟有多么宽厚高深?

每年从过了芒种三五天起,农民家家开镰收麦,每天东方鱼肚白的微茫尚末露面,小黄陀村一百来口人,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六、七岁的娃娃,除了月子婆娘和留在家里做三顿饭的妇女外,个个披着大棉袄,顶着清晨的寒气走向麦地,黄昏以后还是穿着它披星戴月地返回家园。用“春寒料峭冻杀人”这句话来形容华北平原腹地的气候,可谓恰如其分。在这个季节火候上,只要一过小晌午,日头从东南角转到西南歪,这个正午时刻,虽说是初夏残余的春晖,那股子热劲儿和晒劲儿简直和伏暑不相上下。老庄稼汉们都说这种早晚清冷,晌午曝晒,乍暖还寒的嘎嘎儿天对小麦灌浆硕粒至关紧要。庄稼人说麦粒好比牛羊崽小牲畜,晌午张开大嘴尽多地吸食从阳光倾倒下来的乳汁菜肴,早晚躺在那里咀嚼消化,发肥长个儿。

那个时代的大小村镇宅旁路边,池塘四周都被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树木所遮盖,到处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家家都有几棵果木树,最多的是大枣、桃、杏。每当客人来到,就烧几个大枣,开水泡枣茶接待客人。冀中平原虽无家家泉水,却有户户榆杨。农民很会见缝插针,那个时候的人都遵循“人勤地不懒”的古训,个个都是起早贪黑,勤奋劳动,满怀希望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向前奔波。@(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京周口店发现与山顶洞人同期古人类化石
北京郊区发现古人类化石
人物春秋﹕坚韧的生命力--赖森贤的故事
载运欢笑与回忆   台糖小火车提振观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