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体坛更改年龄“以大欺小”

标签:

【大纪元9月15日讯】前国青小将杨某结结实实地撞到了“枪口”之上,因更改年龄受到两年禁赛的处罚,几乎足以断送他的整个足球生涯。其实,青少年球员“更改年龄”、“以大欺小”现象的泛滥成灾,已经严重危害了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现在,中国足协“突然”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并着手亡羊补牢。只是现在的这个“羊圈”,恐怕已经不是“修补”一下那样简单了,而是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重建。
  改小两岁很“正常”
  球员将年龄改小参加比赛,早已是足球圈内公开的秘密。职业联赛以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年龄不算太大的球员选择“急流勇退”,或者退役没几年的球员已经满目沧桑、人到中年,这其中,有很多人就是在为当年的“以大欺小”付出代价。
  一名现役球员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我的年龄是当年在业余体校时教练给改的,比实际年龄小了一岁。当时,我们那批队员很少有几个人不改(年龄)的,大家一般都要改小两岁,这样可以降一个年龄组别参加比赛。因为大家都在改年龄,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比赛中真正碰到与我们同龄的队伍。像我这样只改小了一岁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还是出在根上,绝大多数队员的年龄其实是在开始业余训练的时候就已经改了,改小了四五岁的,也不在少数。”这位球员说。问题是,基层教练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危害吗?这位元球员又这样为记者解“惑”:“说起来,优秀球员的?生关键要从小培养、打好基础,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现在教练的工资、奖金、职称等一切都与比赛成绩挂?,而体育又是一项淘汰率极高的行业,完全凭业务能力达到这些指标,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急功近利地多想想其他办法。”
  更改年龄的“学问”
  要想使年龄“变小”的球员,获得合格的参赛资格,更是大有“学问”。
  需要想办法搞到一张与申报的年龄相符的户籍证明,然后向中国足协申请办理参赛证。但即便顺利领到参赛证,也只是完成了所有工作的一半,接下来,球员将面对的是严格的骨龄检测。按理说,在现代高科技的“火眼金睛”下,一般是很难有人可以混水摸鱼的,但绝大部分超龄球员还是能够顺利过关。这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和“公关技巧”。
  据了解,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只是足球圈中存在,其他专案也是大致如此。而在时间紧迫来不及做上述工作的情况下,甚至有人会采用冒名顶替的方式,直接用第三者的身份,为超龄运动员办理参赛证。
  年龄是笔“糊涂账”
  球员年龄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连球员自己都说不清和不敢说的问题,抑或,这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
  青岛球迷应该还记得肖战波2001年由辽宁队转会到青岛时生出的那次波折,当时辽宁方面曾以肖战波年龄不足中国足协规定为由,拒绝放人。按照辽宁队出示的参赛证,肖战波生于1976年11月27日,恰恰没能达到25岁的转会“生死线”,但肖战波却坚持自己真正生年是1975年,并拿出了足可证明自己真实生日的百岁照片和户籍。一番相持后,从“顾全大局”的角度考虑,辽宁方面最终做出了妥协,整个事件也在大家心照不宣中喜剧收场。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还有另外一名球员得到了辽足的“法外开恩”,他就是转会到上海申花的“24岁小将”曲圣卿。
  南方某队的一位守门员是1996年戚务生手下的国奥球员,但现在在中国足协的报名年龄,则明明白白地写着:1971年7月12日。照此推算,他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那一届的国奥队(23岁以下)。
  足球只是冰山一角
  一位其他项目的基层教练更是语出惊人:“杨某受罚一点儿也不让人奇怪,改年龄不光是足球界的问题,甚至已经渗透到了各种体育项目之中。以前大家都还是背地里偷偷摸摸地干,现在已经成为摆在桌面上的事情,形成了一种风气。”
  “大家都改年龄,你就不能不改,否则肯定干不过人家。说白了,现在就是老实人吃亏。”这位教练气愤地说:“现在很多运动员改年龄,不是为了?占便宜?,而是为了不?吃亏?。是到了需要好好整治一下的时候了,现在这样的风气,只能害了安分守己的好教练和好运动员。”
  这位教练透露说,现在运动员改年龄,已经没有什么固定的“幅度”,而要根据参赛专案的水平“灵活掌握”。
  例如,一名运动员如果改小两岁后,在该年龄组别仍无法获得理想成绩的话,就有可能改小四岁到更小的组别里参赛。“青少年训练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须一步步来,决不能揠苗助长。但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有时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作为教练员,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以大欺小”后患无穷
  “以大欺小”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一大批有天赋、有前途的好苗子遭到压制,并因为长期无法受到重视,最终彻底荒废。
  ?所周知,受身体发育等因素的制约,青少年运动员在年龄相差一两岁的情况下,生理、心理发育程度和运动成绩的差异极为明显。这样,即便是在本年龄段成绩不甚突出的运动员,也很可能利用生理早熟的优势,在下一拨孩子中鹤立鸡群。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一些以真实年龄参赛的很有前途的好苗子,却被“老大哥”牢牢压在身下,永无出头之日。而这些“成绩出色”的超龄运动员,在进入成年队后,很多人的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说到底,这样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从娃娃抓起”这句口号喊了多少年,真正默默无闻、踏实肯干地培养后备人才的又有多少?中国足球多年来在国际大赛中曾经处于青少年队强劲、成年队疲软的态势,很多在国青、国奥队中表现优异的球员昙花一现、后劲不足,个中原因,恐怕不仅仅是“无法在国内联赛中获得提高”这么简单吧!@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皇马访港赛事赤字八十二万港元由港府承担
奥运足球亚洲区资格赛 中华2:1克新加坡
雅典奥运足球预赛:中国队开门红
《雅典奥运男足球亚洲区会外赛》中华险胜新加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