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寒:杨建利博士的非暴力实践

──为杨建利的新书《非暴力抗争和宪政改革》出版而作

韩少寒

标签:

【大纪元10月26日讯】在中国民运人士中,杨建利博士是著名的非暴力运动的宣导者。特别是在他2002年回国前夕发表的一系列有关非暴力的文章,系统地总结阐述了他十多年来经过认真思考而逐渐形成的非暴力和宪政民主的思想。在当前反恐的大形势下,更显现出强大的说服力。杨建利博士还身体力行在一切可行的地方,积极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本文对他的非暴力实践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1、和平示威和游行

杨建利博士的非暴力思想始于1989年”6。4″学生运动。他当时还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的学生。他代表校学生会回到北京积极参加了当地学生的和平示威,游行,绝食。尽管杨建利博士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非暴力思想,但这次的行动是他的非暴力抗争的起点和里程碑。回到美国后,他又参加了在10月1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举行的大游行。以后又组织或参与了多次类似的活动,其中最令人醒目的是他在波斯顿领导的抗议江泽民访问的活动。2000年8月,杨建利组织示威反对李鹏访美。

2、集会和公开演讲

为了唤醒民主,宣传民主思想,及争取国际支持,杨建利博士做过许多演讲。每年”6。4″,他都会参加纪念活动; 他参加了”国际人权大会”,”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前途”研讨会,’国家人权委员会与人权的促进与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民主运动大会”等会议并作发言。

3、建立基金会

杨建利博士深深地知道资金对于推动中国的宪政民主事业的重要性。他与刘凯申先生一起建立了旨在促进民主文化及民主事业之发展的 “21世纪中国基金会”。在此之前,他还成立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后来,中国政府就是利用这个基金会作为借口给他栽上间谍罪。

4、学习政治经济学

杨建利博士早在1991年就取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学位。为了从事中国的宪政民主事业,他毅然决定重新攻读哈佛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成为有名的双博士民运人士。

5、学术研究

杨建利博士组织了”新宪法新政府新经济”,”中国人权与法制”,”中华经济圈”,”中国统一模式和宪法结构”,”中国人权”,”国际对华广播1″,”未来中国国家结构与宪法体制”,”达赖喇嘛与中国学生学者对话”,”文革三十周年”,”国际对华广播2″,“全球化与中国及两岸关系 ”,“选举与中国前途”国际学术研讨会。他曾参与了著名政治学者严家其等人的“联邦中国”研究专案,《中华联邦宪法草案》就是这个专案的一个具体成果。

6、出版书籍

他编辑出版”Wei Jingsheng: The Man and His Ideas”,《红色“爱国”背后》,《红色革命与黑色造反》,《中国大陆学者眼中的台湾经验》等书籍。

7、发表非暴力理论系列文章

杨建利连续撰文论述非暴力原则和非暴力抗争运动。他的代表作有: “打破暴力恶性循环”,”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再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三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四论非暴力原则与非暴力抗争运动”。

8、反恐活动

2001年9月11日之后,杨建利在波士顿组织有中美朋友参加的“一句话”活动,大家都写下一句话以悼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殉难者。

9、参与海外民运组织工作

1989年7月,杨建利参与了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的筹备和创建。全美中国学生学者自治联合会是海外第一个独立于中国共产党体系的全国性群众组织。1992年7月,杨建利参与筹备中国民主阵线和中国民主联盟的联合大会。1989年8月,杨建利参与中国民主阵线在法国巴黎的筹建,担任中国民主阵线首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理事会理事。1990年2月,杨建利筹建中国民主阵线美国分部,并当选为分部主席。1993年1月,中国民主阵线和中国民主联盟的联合大会召开,作为大会的结果,诞生了中国民主联合阵线。杨建利任副主席。

10、拒绝与政府合作

杨建利担任会长的加大柏克利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是海外第一个宣布与中国驻美大使馆脱离关系的中国留学生组织。

11、发动争取回国权运动

由于杨建利博士的政治倾向和行动,他被中国政府列入不得入境的人员名单里; 他的护照也得不到延长。但他博士多年来坚持保持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在2002年回大陆时才不得不使用他人的护照,致使他身陷大狱至今。杨建利博士多次向中国驻美国使馆申请延长护照,均未得到答复。他与其他被剥夺回国权的人士们一起发起要求回国的运动。他说:“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创一个新时期:返回中国,争取用手投票。” 他的文章”海外民运与回国权”表现了他的思想和意志。

12、发表声明和公开信

杨建利在全美各大校园发起和推动签名运动支持方励之教授致邓小平和人大的公开信,要求赦免魏京生等政治犯。杨建利博士适时用声明和公开信的方式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发表的公开信有 “我们的立场与主张——致中国共产党和北京政府的公开信”和”给朱熔基先生的公开信”等。1991年9月,杨建利参与芝加哥海外中国民主运动联合会议,并参与起草“联合声明”。

13、广播

1994年8月,杨建利以“21世纪中国基金会”的名义组织“首次全球对华广播交流大会”,意在推动“亚洲自由之声”的建立。杨建利博士创办过”中国之音”广播电台。此外,他还采访和接受采访以及座谈等,然后在”自由亚洲电台”,”波士顿电台”等广播。

14、出版刊物

杨建利博士和张伟国先生共同开办了”议报”周刊。”议报”以中英文同时出版。在此之前,他们还还创办过”中国宪政研究”季刊。

15、发行”6。4″音乐磁带

杨建利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们一起制作过“民主之声”音乐磁带第一集和第二集和其他宣传品。

16、组织多族裔夏令营

杨建利在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一年在波士顿主办了两届各族裔青年领袖研习营,每一届为期一周,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海外中国留学生、西藏独立人士、新疆独立人士以及海外民运人士的代表性人物参加,交流研讨,把各自的政见和对自己所在地方的认知经验拿出来交流。这几乎是在海外能够知道的唯一一个各族裔共聚一处的年度研习营。杨建利作为主持人和主办者,他强调的是两条最重要的行为底线──即非暴力和民主化的进程。只要在这两条基础上,什么都可以谈,什么都有可能。

17、游说美国国会

杨建利多次在美国国会人权委员会,美国国会听政会以目击者的身份见证‘六四’屠杀。

18、呼吁

在这方面有他的代表作:”向中国的知识份子发出’我们的六条呼吁'”,”关于开展爱国标准讨论的倡议” (与封从德),”呼吁:迅速行动起来,为魏京生争取诺贝尔和平奖”等。

19、考察民主系统

杨建利博士访问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香港,印度,巴西,波兰等国。特别是他数次访问台湾,最后也成了他被中共诬陷为台湾间谍的所谓”证据”。

20、回国

尽管中共当局禁止他回国,杨建利博士还是坚持自己要回国发展的信念。2002年回国前,他为自己的行动做了很多准备。”谁去在猫的脖子上挂上铃铛”就是他为自己写下的一篇向中共挑战的疾文。就在他回国前夕,他还发表了”破分隔内外民运之计”,这实际上就是他回国行动的”宣言”。2002年4月19日,他在阔别13年后第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不幸的是,他于4月26日被中国政府逮捕。从此,杨建利开始了他的非暴力实践的一个新的艰难的里程。

21、使用他人护照 杨建利回国时使用了他人护照。这一点被有些人反复指责。笔者认为,其实这也是他非暴力抗争的实践之一。历史上,非暴力抗争都伴随着 “非法”行为。没有甘地,马丁.路德.金等的”非法”抗争,就没有种族平等的今天。”他的行动不是为了与法律对抗,而是为了争回他所失去的应有的权利。在这一点上,建利所崇拜的甘地说的再清楚不过:’人的不服从是一个公民与生具有的权利。他宁死不会放弃。'” (傅湘语)。

22、法庭抗辩

2003年8月4日,法庭第一次不公开审理,杨建利在法庭上宣称自己无罪。

23、抗议看守所的违法行为

在看守所里,面对看守的非法行为,杨建利博士从来都是立即抗议。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得到详细的细节。但我们知道,他曾经抗议过看守所扣压他的亲属给他寄的明信片。

24、不服从看守所的规定

在他被非法超期羁押达3个多月后,他采取拒绝与看守所合作的方式,在狱中拒绝穿号服,迭被子等,以表示抗议。

25、拒绝上诉,拒绝签字

面对法庭不公正的审判和当局的非法羁押,杨建利博士在一审判决下达后决定用既不上诉又不在判决书上签字的方式以示抗议。他在允许上诉的最后一天交给他的律师一封长达6页的信。

现在,杨建利博士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他的战友们继续坚持他的事业,坚持非暴力抗争的原则。”杨建利网站”开辟了”非暴力”专栏;”21世纪中国基金会”将要出版他的《非暴力抗争与宪政改革》专著。可以肯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士相信非暴力原则。中共的专制政权终将会葬身于非暴力抗争中。

--转载自《议报》第169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