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中国价格”对美国产业莫大威胁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二十九日专电)商业周刊最近一期报导,“中国价格”已经成了美国产业闻之色变的名词。中国大陆的低价格和高科技出口产品已经对美国产业造成莫大的威胁。过去四年美国两百七十万产业工人失业和对中国庞大的贸易逆差都与之有关。

报导指出,美国的经济学者、工会负责人和中小企业业主都提出中国大陆的出口竞争已严重影响到美国产业的生存。近年来,不只是家俱和成衣等传统产业,包括电路板等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也受到中国产品低价竞争的威胁。

“中国价格”已经成了美国产业闻之色变的名词。总体而言,中国大陆工厂的报价比起美国同业的价格低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某些中国产品的价格比美国制造厂的原料价格还低。美国的服饰、鞋类、电器和塑胶产品工厂,明知根本无法竞争,早已先后关厂;最近以来,一些原来以为还可以倚仗技术优势竞争的产业也面临强劲的竞争。

报导指出,过去这些年,美国的跨国企业早已把生产线移到中国大陆,有能力出走的中型产业也紧跟着大企业的脚步,到中国大陆发展。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 “中国世纪”(The Chinese Century)的作者欧迪德先卡(Oded Shenkar)就指出,美国企业即使力图降低成本,仍难以竞争,因为中国大陆的厂商还会因应情况做降低成本的调整。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美国企业必须开创全新的经营模式。

从双边贸易来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成长得最快,数字也最庞大,估计今年会超过一千五百亿美元。由于美国消费者大量购买中国产品,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已经相当于百分之六的国内生产毛额。政府预算赤字节节高涨也是美元贬值的主因之一。许多财经界人士也担心美元的贬值会影响到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问题难望改善。美国业界最担心的是,长此以往,美国的产业根基会不会逐渐的被侵蚀。过去受到严重影响的仍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汽车、钢铁、石化产品,甚至微晶片也抢攻国际市场。美国产业界已意识到,中国已成为比一九八零年代的日本更强劲的竞争对手。

报导指出,中国大陆的出口厂商仍有借着侵害智慧财产权、倾销,甚至接受补贴等不公平手段竞争的情况。美国政府虽然可以更严格的查缉违反贸易法,却很难让国内消费者降低对于低价进口产品的依赖。

连锁零售业 J.C. Penney 的采购部门副总裁珍纳福克斯(Janet E. Fox)表示,中国的竞争优势并非靠着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大约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出口产品都是台湾、香港、日本和美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工厂的产品。这些私人公司为中国大陆的产业打开国际市场、引进高科技,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大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根据美国经济咨议局的估计,过去五年,中国大陆民营产业的生产力平均年成长高达百分之十七。

相关新闻
中国汽车供应链加快出海 分析:规避欧美制裁
Fed压力测试:美大型银行都可抵御经济动荡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违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罚1450万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