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怎么说 过度洁癖=病态?

人气 291
标签:

【大纪元12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潘玫均/采访报导  

过度洁癖到底是不是一种病症?到底有没有哪一种药可以治治“洁癖”?

台湾国泰医院身心内科主治医生吴东庭就表示,有洁癖的人大多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他们的“病识度”并不高,通常要等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真的受不了了,才会转而求医就诊。

有人因洁癖上医院求诊

吴东庭表示,目前并无一种诊断判定标准用来测验过度洁癖行为是否为一种病态,“家人的忍受度”成为就医的标准,在临床案例中,有绝大多数的洁癖者是家人半推半就“拉”到医院,经过医生的询问之后,以专业判定其身心状况,其中,四、五十岁的家庭主妇占多数,“因为他们过度的洁癖,加上不知不觉的碎碎念,使得家人无法再忍受。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经过了从小到大的长时间忍耐期,在认知上觉得自己无法再忍受妈妈因为洁癖对自己的无理要求,之后可能发生亲子间极大冲突与争执期,才会考虑求医。”

当然,因为洁癖造成亲子与家庭失和者也在所多有,解铃还需系铃人,医生也只能劝导过度洁癖者放宽行为标准,同时鼓励家人多包容,或是不要住在同一屋檐下,以更宽容的方式降低冲突发生。

洁癖者人格特质

维持居家整洁是正常的事,要辨别清洁的举动到底是理性或因为洁癖发作并不容易,吴东庭说,在临床的案例中,过度洁癖者可能会出现行为僵化、分不出轻重缓急或过度紧张的举止,甚至容易出现清洁动作和程序异常的情况,比如说:反复清洁同一物品且不断洗刷、擦地板时不准家人走动、每天一定要做完固定的打扫工作才觉得“甘心”。

而且他们对某些过程的要求超乎完美,像是一定要把衣服折得整整齐齐、每张报纸要朝同一面向折好放整齐、要求家里一尘不染……。

而过度洁癖者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出现隐藏性的问题,因为在清洁的过程中,他们可能出现冷酷无情、勃然大怒的现象,一边做一边碎碎念或是感叹自己的辛苦,让身边的人感到厌烦不耐。或因为太专注清洁,他们可能出现不愿花费时间与家人或邻居谈话相处的倾向;担心访客脏乱自己的环境,也不愿接受访客进屋或到其他人家访问。而有洁癖者也常以对方的整洁习惯做为评断一个人好坏的依据。

吴东庭也表示,过度洁癖者有可能是强迫性人格或强迫症造成,前者属于个性问题,且大多数人即使觉得自己的行为造成别人的困扰也不觉得有异;后者则是因为某些无法控制的念头,必须以擦地板或清洁工作抑制念头,不见得是出于自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野熊闯入加州民宅 偷走一包Oreo饼干
狗狗币原型日本柴犬过世 全球粉丝痛心哀悼
组图:2024搞笑宠物摄影奖入围作品欣赏
红尾鵟的家 以公路摄像机杆为巢十年之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