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怎麼說 過度潔癖=病態?

人氣 291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潘玫均/採訪報導  

過度潔癖到底是不是一種病症?到底有沒有哪一種藥可以治治「潔癖」?

台灣國泰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生吳東庭就表示,有潔癖的人大多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對,他們的「病識度」並不高,通常要等到身邊的家人或朋友真的受不了了,才會轉而求醫就診。

有人因潔癖上醫院求診

吳東庭表示,目前並無一種診斷判定標準用來測驗過度潔癖行為是否為一種病態,「家人的忍受度」成為就醫的標準,在臨床案例中,有絕大多數的潔癖者是家人半推半就「拉」到醫院,經過醫生的詢問之後,以專業判定其身心狀況,其中,四、五十歲的家庭主婦占多數,「因為他們過度的潔癖,加上不知不覺的碎碎念,使得家人無法再忍受。特別是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經過了從小到大的長時間忍耐期,在認知上覺得自己無法再忍受媽媽因為潔癖對自己的無理要求,之後可能發生親子間極大衝突與爭執期,才會考慮求醫。」

當然,因為潔癖造成親子與家庭失和者也在所多有,解鈴還需繫鈴人,醫生也只能勸導過度潔癖者放寬行為標準,同時鼓勵家人多包容,或是不要住在同一屋簷下,以更寬容的方式降低衝突發生。

潔癖者人格特質

維持居家整潔是正常的事,要辨別清潔的舉動到底是理性或因為潔癖發作並不容易,吳東庭說,在臨床的案例中,過度潔癖者可能會出現行為僵化、分不出輕重緩急或過度緊張的舉止,甚至容易出現清潔動作和程序異常的情況,比如說:反覆清潔同一物品且不斷洗刷、擦地板時不准家人走動、每天一定要做完固定的打掃工作才覺得「甘心」。

而且他們對某些過程的要求超乎完美,像是一定要把衣服摺得整整齊齊、每張報紙要朝同一面向折好放整齊、要求家裡一塵不染……。

而過度潔癖者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出現隱藏性的問題,因為在清潔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出現冷酷無情、勃然大怒的現象,一邊做一邊碎碎念或是感嘆自己的辛苦,讓身邊的人感到厭煩不耐。或因為太專注清潔,他們可能出現不願花費時間與家人或鄰居談話相處的傾向;擔心訪客髒亂自己的環境,也不願接受訪客進屋或到其他人家訪問。而有潔癖者也常以對方的整潔習慣做為評斷一個人好壞的依據。

吳東庭也表示,過度潔癖者有可能是強迫性人格或強迫症造成,前者屬於個性問題,且大多數人即使覺得自己的行為造成別人的困擾也不覺得有異;後者則是因為某些無法控制的念頭,必須以擦地板或清潔工作抑制念頭,不見得是出於自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憨馬因頑皮動作和有趣的個性走紅網絡
澳洲袋鼠島螞蟻會集體「裝死」以躲避危險
胖貓每天清晨第一個造訪甜甜圈店 視頻瘋傳
隱藏在王家霸鶲頭上的豔麗羽冠 何時展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